不会继续留在村里的一个小私塾里教书,他一走明年不就又要找新的先生了。
“等明年第一批入私塾的学生,就算是启蒙了。到时候再找别的先生,就不像眼下这么为难了。就算之后还有新的学生入私塾,都是同乡同族的孩子,大的带小的出不了大错。”
谢家要给鹿鸣乡办一个私塾,这事裴元早就放在心里来回琢磨。也就是谢家不是耕读人家,定下这事的时候只考虑到钱财上的问题,最要紧的事反而忽略了。
天下这么多读书人,不是人人家里都宽裕。当教书先生办私塾是不出仕的读书人很好很体面的谋生之法,可怎么就没见人人都去当先生。
做教书先生不容易,想要维持一个私塾就更难了。
第一任老师尤为重要,不用计较请来的是不是名师,得先把最开始的这一波学生踏踏实实教出来,教得明理懂事,私塾才有机会长长久久的办下去。
至于能不能教出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这本也不是一个村上的私塾能做到的,再请名师也难上加难,又何必在这个上头较劲儿。
“你是读书人,这话你说得在理,既然你觉得沈霁可以,那这事就定下来。”
谢九九听劝,裴元把这里面的道理掰开来揉碎了跟自己讲,听完了就明白了。
沈霁是他弄来给私塾打根基的人,一个村里的私塾,用不着一飞冲天,教出个举人进士来博名声。
只要能稳扎稳打把品行德行摆在第一位,时间一长对于出钱办私塾的自家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那……郎君除了为我着想,自己就没有半点私心?”读书人就是读书人,瞧瞧这满满的心眼子,跟自己这个直来直去的炮筒子就是不一样。
“自然是有,沈家做的是绸缎生意,天南地北的走,给沈霁收罗来不少外面没有的书。他搬到鹿鸣乡去住,我平日去找他借书比去府城方便。”
“就这个?”
“就这个。”
裴元没说,沈霁是被自己第一个划入可交往圈子里的人。读书出仕走的越远,同乡之情就越重要。独木不成林,这个道理到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眼下自己身上还没功名,这样的话说出来难免叫人笑话自己想得太多,还是再藏一藏好了。
裴元不说,谢九九也不再追问,转过头来跟他商量乡下宅子修缮的事。
既然沈霁在家里待不下去,老房子修缮就不能用村上的人,得在外面另找工人,赶紧把房子修好晾干才行。
一说要找工人,裴元便主动揽下这个活儿。
“家里那屋顶春天漏完夏天漏,等到了秋冬还得漏。我那边有相熟的工匠,过两天带上他去一趟鹿鸣村,把工量算个大概出来,挑个吉日便能开工。”
“那后天去,就这么说定了。”
两人在前院越聊越投契,等到芝娘从内院过来叫两人吃饭,一进前厅看见自家大姐不知道听那没过门的姐夫说了什么,捂着嘴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本来绷着的小脸,就绷得越发厉害了。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生活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