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浦东之行没什么好说的。

一家合资公司的开工剪彩而已,在卢系资本企业圈中,比重很小,如果不是为了与未来一把手二把手结个善缘,卢灿根本不需要过来。

处理完杂务之后,已经是抵沪第五天,明天就要回港,卢灿特意空出一天,去“偶遇”

一位神秘人物——谭敬谭老先生。

没错,谭敬老爷子就住在杨浦区八埭头。

早在五年前,卢灿就拿到谭老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也曾托人联系过老先生,邀请他去香江,但被老爷子一口回绝,还让人托话给卢灿,自己现在活一天混一天,养老等死,不见生人,不见故人!

对于从事制赝和鉴定行业的人而言,谭老无疑是一代传奇。

这趟来浦东,卢灿想满足一下内心深处的愿望——记忆中,老爷子九一年去世,没多少年的活头,再不见就真没机会!

来八埭头之前,卢灿没给谭家去电话,寻思着能不能在谭家左近,与谭老来一场“偶遇”

一大早,卢灿和温碧璃,一身休闲运动服出门,撇开沪市提供的警卫服务,带上丁一忠和顾金全两人,便衣潜行,乘车前往杨浦区通北路八埭头。

浦东开发区发展的如火如荼,杨浦的变化却不大,依旧是“老、破、小”

格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推应该是老工业基地给本地域带来的沉重负担。

早在清末民初时,这里开辟了清朝最早的工业中心,洋务局官督商办,成立织布局、机器造纸局等中国近现代工厂。

民国时期,这里更是江南最大的纱厂聚集地,汇聚大量的日资、殖民国资本,以及民族资本德国创办的各种企业,如大康、格丰、公大、同兴、怡和、德大、厚生、永安、三友实业、正泰橡胶等民国时期知名企业。

解放后,又有柴油机厂、机床厂、冶炼厂、自行车厂、沪东造船厂和中华造船厂等几十家企业落户杨浦。

听起来应该很繁荣才是,事实恰恰相反。

解放前资本家的残酷压榨,根本不可能让本地区工人有劳动致富的机会,而建国后的“工分制”

,同样也是如此。

再加上老工业区残留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给杨浦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

杨浦的落后,也就成了必然。

从静安到杨浦,就像跨入两个不同的世界。

静安区已经有了一丝后世沪海的繁荣景象,而杨浦更像城乡结合部。

不仅新楼稀少,老楼也破烂不堪,路面坑坑洼洼。

沿着苏州河还有相当数量的棚户简屋和滚地龙——木板、蔑席和毛毡搭建的低矮建筑,是苏州河畔大多数底层居民的住所,稍微有钱一些的,才能入驻老式的里弄。

“八埭头”

就是杨浦的“里弄区”

,算是杨浦区“有钱人”

较多的地方。

这一地名,最早指的是光绪三十四年建立于杨浦平凉路附近的八墚(音梁)砖木结构里弄房屋。

现在已经代指平凉路、通北路、扬州路等地区的老式里弄居住区。

“墚”

这个词,用在形容“里弄”

建筑特色,非常形象。

它原本是指西北黄土高原上“条状的黄土山岗”

,其特点是狭长、顶部平窄、两侧有陡峭的深沟。

而沪市早期的“里弄建筑”

,都是先搭建一道长墙,有点类似于建筑承重墙,然后在高墙的两侧搭建房屋,这样的墙又高又长,很像西北高原的“墚”

这种“墚”

达数百米,俗称“一里”

这也是“里弄”

中的“里”

的由来。

由于两墚之间的距离很窄,两侧又要建设房屋,导致中间的通行道路很狭窄,俗称“弄”

合二为一,就称之为“里弄”

温碧璃很喜欢卢灿给自己普及这些地方知识,正听得津津有味呢,车子停下来。

丁一忠回头,等两人说完才汇报,“卢少,八埭头到了,前面巷子太窄,开不进去。”

温碧璃探头朝外瞅了瞅。

外面人山人海的,有推自行车的,有推平板车的,更多的是拎着菜篮子逛街的,不远处的圆形门拱上焊着五个白铁皮大字“平凉菜市场”

卢灿同样朝外看了眼后,敲了两下车窗,示意温碧璃跟着自己下车。

“挺热闹的我们就在这儿下。

阿全,你找个地儿停车,留下看车就行。”

两人带着丁一忠,找了个僻静地儿下车。

卢灿又伸手将车厢中的照相机和高尔夫帽取上,现在两人活脱脱一副年轻游客夫妇。

改开已经十年,沪市作为门户之一,当地人见惯了外国游客和回乡探亲旅游的华裔,所以,即便卢灿两人的穿着打扮与本地人有所差别,也没引发围观什么的,充其量好奇地打量两眼。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自由地逛街,两人东瞅瞅西看看,也不着急去找谭敬老先生。

调景岭十年前还不如现在的杨浦,温碧璃也是贫困家庭出生,对于最底层的市井生活,熟悉的很,拉着卢灿的手,在平凉菜市场各个摊位间瞎溜达。

菜市场里面,有几家早点摊位,其中一家前面围着不少顾客,更有一些老人在排队。

能让本地老者围着的早点摊,必定是当地有名的美食档!

卢灿探头看了眼,摊位是一对中年夫妇开设,主售江南馄饨、水煎包和蒸饺,香味扑鼻。

出来的早,都没吃饭,卢灿指了指旁边的几张空桌子,“就在这儿吃点?”

温碧璃也不是富贵忘本之人,早年间在香江没少吃流动摊位,笑笑点头,“我去擦擦桌子,你去点餐。

丁哥,你一会给阿全送一份?”

卢灿找老板娘要了三十个水煎包,两屉蒸饺,三碗馄饨。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迥异于杨浦当地方言,再加上他和温碧璃穿着不俗,引来不少排队顾客的目光。

当即就有一位六十来岁,打扮得很干净利索的老太太笑问,“侬是从国外回来的吧?小伙子真高,真俊。

女伢子长得也秀气。

你媳妇?”

上海方言很难懂的,但老太太说得比较慢,大概意思也能听明白。

卢灿微笑点头,“对,我媳妇。

我们从香江过来的。”

“哎呀,香江客人,香江那地方不错。

早先我家邻居,他们家有人去香江,前两年回来探亲……”

老太太挺能说的,顺着卢灿的话,侃了起来。

又忽地想起什么,对那位老板招呼,“小徐,人家是香江客人,给他们上一屉点心先吃着,别怠慢了客人才是。”

那位老板朝卢灿歉意地笑了笑,爽快点头答应。

这家摊位顾客多,老板夫妇忙不过来,大家都在排队等。

被老太太这么一说,卢灿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摆摆手,“我们没事的,可以等等。”

老太太应该是某家工厂的退休干部,谈吐不俗,虽然啰嗦,但不招人讨厌。

“你们小两口,是回来探亲还是旅游?”

卢灿随口笑道,“我爷爷和八埭头的谭家,早些年有些交情。

这次我们来沪市游玩,我爷爷让顺便打听一下谭家还住不住在这里。”

“谭家?哪个谭家?”

“谭敬谭老爷子家。”

老太太不认识谭敬,但她身前的一位六七十岁老爷子忽地插话,“你是老谭家的亲戚?”

“不是亲戚!

我爷爷认识谭敬。”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林中谷
人到三十古来稀,阎王不请自己去。离婚后,陆良突然觉得黄土已经埋到脖子,毕竟都能听到跑马灯的声音。直到他发现,那是来自未来的讯息,于是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在人世间,你我皆俗人。当个俗人也挺好,贪财好色腹黑自私……【非单女主,介意慎入】
都市 连载 124万字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恋上尘世美
读者:我想看的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年代文,而不是一味的四合院里琐碎闲杂。作者:点击右下角,进入阅读模式,请慢慢品鉴,不好看的地方不花点。读者:你休想骗我,太多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了。其他读者:先看再说,如果难以下咽,咱们就一块“劝劝”作者,惯着他了!作者歪嘴一笑:本书读者分为了两种,一种觉得书写的很好看,另一种感觉前面的人在撒谎,明明是非常好看,逻辑合理,更新超稳,从不水文,够肥可宰……极小部分
都市 连载 543万字
那年华娱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都说这个圈儿里水深火热。林楠也想进去看看,林子有多大,水有多深。没想到才刚进来,就被套牢了……
都市 连载 520万字
娱乐:重生豪门公子,玩转香江

娱乐:重生豪门公子,玩转香江

温酒斩曹操
重生90年的燕京大院小公子赵明磊,因为失手伤人,被家族送到香江。恰逢这个时代的香江娱乐进入下滑期,赵明磊看到契机。先找华仔、梁超伟拍一部。斥巨资拍摄,扭转局面。邱苏贞赵少,这部戏我躺哪?关智琳:赵少,你想打高尔夫球吗?李佳欣:赵少别生气,我给你看个宝贝。周荟敏:我是最爱的是赵少。听说向氏家族在香江挺狂,不好意思,在我这条过江龙面前,他们都得夹着尾巴做人。刘天仙:干爹,杨宓妹妹又抢我玩具~!赵明磊:
都市 连载 188万字
官人官色

官人官色

卷帘西风666
关于官人官色:驾驭权力,是一门高深艺术。需识大局、知进退、善谋略,还要懂女人。前三点是为了征服世界,最后一点,则是为了不被女人所征服。
都市 连载 383万字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风随流云
这是一个考上大学就能鱼跃龙门的时代,这是一个处处风口飞上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还有纯洁不渝、真挚感情的时代;只不过李野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却被劝着放弃高考进厂打螺丝;“反正你也考不上,就死了这条心吧!”“我堂堂二本冲刺型选手会考不上?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么多年体育老师的教导?”群号:QQ905492509
都市 连载 2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