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魏公公感慨之余,对这位敢敲他竹杠的崔老子佩服不矣。

却不知,他老人家如果好好看看人崔老子的履历,就知道人家为什么有这底气和胆量了。

崔老子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其是隆庆年间的进士,原在户部任主事、郎中,又出为济南知府,后做过陕西堵粮参政、于万历三十二年任右副都御史,这是都察院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总宪。

一般人做官做到这种程度,有这么多历练,那么即便不入阁,也当为六部重臣。

可是,崔老子既没升总宪,也没能入阁,更没调六部任堂官,反而叫发到南京兵部来做冷板凳的侍郎。

原因便在于,崔老子叫人告了。

万历三十五年,御史弹劾崔志佳“结交内侍”。

内侍结交外官,外官结交内侍,都是十分忌讳的事。不被人告发捅到明面上还好,一旦上了台面,那就百口莫辩,当事人除了请辞以洗嫌疑,另无它途。

崔志佳照例上书请辞,不过皇帝却给留中不发。科道清议哗然,又有御史上书,大有不把崔大人赶回家这事就不罢休的精神。

崔志佳头疼了,官肯定是没法再做了,可他真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的滚回老家。

好在,他结交的内侍还是份量十足的,最终一番运作发到南京来。如此,既能堵了北京科道的嘴,又能让崔志佳不致灰头土脸还乡。

也算是个最好的结局了。

出力的两位内侍便是提督印绥、尚宝、直殿三监的司礼秉笔太监钱忠,此人是嘉靖年大珰陈洪的干儿。

另一位则是司礼秉笔,太后身前的红人、宫中人称“行不行先生”的王顺。

钱忠和王顺都是蓟州人,蓟州和沧州乃是本朝太监的两大“主产地”。

本朝为官,内外朝都讲究师生(父子)座师、同年同乡关系。钱、王二位秉笔和崔志佳是同乡,内外呼应,相互援助,自是再正常不过。

而且不为人知的是,崔侍郎和王顺还是换贴的兄弟,其子崔呈秀但见到王顺,便要呼“大爷”的。

有这么两位秉笔太监做后台,试问,崔侍郎又如何会怕了魏公公。

儿子有个秉笔大珰做“大爷”,试问,崔侍郎又如何会怕人对他的儿子报复。

真要说起来,人崔侍郎只要你魏公公一万两,那是手下留情了。当然,这也是侍郎大人的精明之处。

贪多易出事。

一万两不上不下,你魏公公能接受,他崔大人也能吃饱。这笔钱他也不是真准备自个用了,而是替儿子崔呈秀准备的。

明年,崔呈秀就要参加会试,崔侍郎相信自己的儿子才学一定能中进士,但名次是否能靠前,却是未知数。

因而,须得打点一二,以求个庶吉士出身才稳妥。这事不同于贿考,只是个名次高低,可操作空间太大,且没什么风险。

为官数十年,崔侍郎攒的银子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用于打点求个庶吉士,加上为儿子日后的安排,这点钱肯定是不够的。

南京兵部侍郎又是个冷板凳,没什么油水,眼看着自己年底就要致仕回乡,侍郎大人心里能不急?

这陡不丁的给撞上个魏太监,侍郎大人自是不能放过机会。

所谓富贵险中求嘛,

你魏太监搞这些事情来,不就是为此么。

我不挡你发财,但从你指缝中掉些出来,不为过吧。

果不其然,魏太监愿意分润。

崔侍郎心满意足,这么多年了,他算看透一件事。

那便是和太监打交道,远比和那些官员打交道要爽快,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没那么多揣摩。

收钱办事。

崔志佳回城之后便去找了上官、南京兵部尚书王永光。

他要促使魏国公他们赶紧付钱,便要设法让魏太监进城才行,而这事就得着落在南京本兵和内守备太监身上。

……….

王永光和内守备刘朝用此刻正焦头烂额着,不知如何应对这棘手事,二人商量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因为魏国公那边死不松口。

这事便就僵着了,当事人不答应,叫两位帮腔劝架的如何办。

一见到崔志佳,王永光便拉住他道:“平远兄来的正好,我正要叫人寻你呢。”虽是对方上官,但王永光知崔志佳过往,因而从不以上官居之。

“今日之事,倒似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崔志佳摇了摇头,一脸困惑道:“却不知这事与本兵,与刘公公有何关系,要二位如此愁眉?”

王永光一怔,细想这事确是和他没有关系,他之所以掺和进来,可不就是魏国公的请托么,要不然和他有屁的关系。

刘公公那头早先压根就不想插手,甚至连魏国公他们去“讨伐”魏良臣的情报,都是他授意送去的。

后来之所以干涉,一是魏国公亲自上门拜托,二则是南京乃留都,魏良臣带兵在城外大闹实在是影响不好。

三则是有些私心,想借此机会突显一下他内守备的重要性,哪知那魏良臣竟半点面子也不给他,枉他刘公公之前对他诸般照顾。

但现在也不是和魏良臣计较的时候,若不尽早把事情解决,皇爷那边他便是不好解释的。

江南镇守中官在内守备驻守的神策门遭剌,这事谁敢说和他内守备没关系。

要知道,听说魏良臣没死,刘公公可是松了好大一口气。但没想到这小子重伤之后还能有精力闹事,还弄了具棺材出来讨什么公道,真是叫人又气又好笑。

城内一夜之间冒出这么多公揭来,背后不是这小子搞鬼,刘公公就枉活这辈子了。

可就算知道,刘公公也不能说什么,魏良臣是太监,他老人家难道就不是太监么。

眼下这局面,刘公公就是不站魏良臣也得站,可是魏国公那边僵着,叫他能做什么,总不能他刘公公自个掏腰包吧。

要知道魏良臣手下的兵马这么能打,刘公公绝不会通风报信,两家打个两败俱伤,才最合他内守备利益。

现在一家强,咄咄逼人,连刘公公的面子都不给。

一家弱,还死犟着,拉着他刘公公一起,这事就真不好弄了,

崔志佳这人,刘公公也是知道的,知道他和宫中瓜葛不浅,因而也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事与我二人是没关系,但眼下却是撇不得干系了。平远兄,依你之见,这事当如何处置?”王永光苦笑一声。

崔侍郎想了想,道:“依我来看,莫不如让那小魏公公入城好了。”

“放他入城?”

王永光和刘朝用都是一怔。

“我刚才去正阳门看了,小魏公公可是嚷着天诛奸小呢,若不放他入城,岂不说二位也是奸小了么?便说二位不是奸小,这般拒他入城,恐怕也当二位和魏国公是一伙的了……”

崔侍郎必须要提醒这二位,他们一个是南都内守备,一个是南京兵部尚书,代表的是皇帝和朝廷,可不是代表南都这些勋臣们,因而必须保持“中立”,万不能陷入其中。

且此时此刻,唯这二位超然事外,才能更好的约束双方。

两虎相争,旁边拿矛的才是决定力量。

王尚书有点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崔志佳的意思,但他担心放魏阉入城会闹起大乱来。

“本兵不必担心,我观察小魏公公多日了,他是个联明人…其以名压人,我亦可以名压他。”崔侍郎轻笑一声,他相信眼前这二位听的懂他的意思。

“刘公公以为呢?”王永光将皮球踢给刘朝用。

刘朝用沉吟片刻,微微点头。

………

午时刚过,就有内守备和南京兵部的人来见魏公公了。

来人分别代表内守备刘公公和兵部王尚书和魏公公约法三章。

即魏公公可以入城,但一不得侵扰百姓;二不得干涉有司衙门;三不得致伤人命。

只要魏公公答应这三条,那么他就可以入城,光明正大入城。

魏公公本就不会在城中胡来,听了这三条自是心下大喜,忙应了下来。

很快,正阳城门就缓缓打开。

魏公公按住心头激动,命抬棺入城。

入城仪式自是十分悲壮,就差打出白幡了。

消息传到魏国公府,徐公气气的大骂王永光和刘朝用不义。

就在所有人以为魏公公入城之后便会奔魏国公府算账,不想,魏公公奔的第一家却是丰城侯府。

傲骨铁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酱爆鱿鱼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历史 连载 260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枯泽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历史 连载 10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大篷车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历史 连载 172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黄天秩序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历史 连载 2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