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三日后,陈泰派来的使者被蒙着眼睛秘密押进了位于漳州府城的“招讨大将军府”官署后院之中,出现在了军情司指挥使,参军冯澄世的面前。

与此同时,杨名高也将自己的心腹家仆派了出去,秘密前往郑鸿逵居住的白沙岛,企图从这位郑氏集团曾经的风云人物这里取得突破。

陈泰其实并非完全不对招抚郑成功抱有希望,便是尚可喜这样满门死于抗清的人都最终投降于大清,并得到了重用,更何况是仅仅有杀母之恨的郑成功?

这世道,杀父杀母之仇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推脱的时候才用得上的借口罢了!

只不过,当前的局势对大清而言着实不利,等到西南平定,孙李败退,郑成功必然会认清现实。

当然,就算如此,陈泰还是多做了几手准备,为此他还专门向顺治要来了施琅这个郑军中曾经的大将,被郑成功逼反的得力助手,准备委以重任。

陈泰此次赴任福建,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尼堪领军消灭李定国,孙可望等西南明军之前,稳住东南的局势,将郑成功限制在当前的漳南一隅。

所以,他的宗旨就是能拖就拖,和谈拖不了就固守袭扰,只要能确保郑成功无法进一步扩张,他并不担心对方恢复元气,区区六县二岛,弹丸之地,便是全民皆兵又能如何?恐怕连当年的皮岛都比不上。

郑成功看着清廷使者送来的那封议和劝降书,其实心中没有一点触动,但还是要做出一副在国家和父亲之间难以抉择的痛苦表情。

对于郑芝龙,其实无论是身体原主,还是现在的郑成功,恐怕心中都不会有半点同情和怜悯。甚至于说,若不是郑芝龙自己死,恐怕郑成功的生母都不会出那种意外。

而且,对于现在的郑成功而言,郑芝龙虽然还没有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这些人无耻和可恨,但也根本不值得他生出一丝丝的同情心。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昆山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大同屠城,广州大屠杀......满清入关八年以来,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一千三百余个县,地方志中有记载屠城的,超过一千个,死在了满鞑屠夫手下的大明百姓,数以千万计!

这是“烟火人间”吗?恐怕说一句“血,淹没了人间”也丝毫不为过!

只不过,既然占据了原主的身体,郑成功就必须受到原主身份,受到这个时代道德思想的约束,他能有今日,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因为他是郑芝龙的嫡长子,还是国姓爷。

除非,他已经“驱除鞑虏,恢复河山”,拥有了真正至高无上的威望,不然他就必须维系好自己的忠君爱国胜于父子私情的人设,就必须演绎好“忠孝不能两全”的佳话!

“清军打不过咱们,专门派了一个尚书来乞和。”

郑成功看完冯澄世递交上来的议和书信之后,冷笑着说道。

陈泰派来的所谓“使者”自然还见不到郑成功,被军情司的人秘密押进“招讨大将军府”之后,就被冯澄世劈头盖脸一番审问,然后隔离了起来。

毕竟,这個时候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郑成功都不可能见一个传信的人,传的还是满清的议和信,也不能表露出自己的意思。这样,他关键的时候才能撇清关系——“手下通满,本藩不知”,也才能和陈泰好好拉扯,让对方抓摸不透。

而且,“议和”的事情只能在军中高层知晓,底层的士兵百姓是一点不能透露的,否则郑成功便失去大义了,更加稳不住人心。

这事毕竟太过敏感了,便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将,都不敢多言。

“此皆是仰赖藩主神威,一战将清廷浙闽主力倾覆,其当前在西南又用兵正棘,除了跟藩主乞和,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冯澄世奉承道。“咱们正好将计就计,借着议和的时机休养生息,积极备战。”

厅中包括洪旭,甘辉在内的其余众人闻言也纷纷应和,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敢乱说话,更别说表态了,便是这其中最直的甘辉,也明白这个道理。

毕竟,这其中还有藩主郑成功的家事,他们就算已经不在乎郑芝龙的死活了,也还得顾及郑成功的面子和名声啊!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他们都是郑成功的人,郑芝龙早已经成为过去了,但这天下的道德观念就摆在那里,谁也不敢随便触碰违背。

与此同时,因为之前军议上清廷议和的消息还没有真正落实,郑成功只是一带而过。现在靴子落地了,他必须要给手下人一个交待,议和不议和都必须要名正言顺,否则事后必有大患。

“本藩知道,你们也都在担心议和之事,本藩又何尝不是呢?”

郑成功微微皱眉,长长叹了口气,而后又面色艰难地说道:

“可本藩得幸蒙受国恩,便是身死也不能相报。如今正是国家危难,山河沦丧之际,又如何能以私情凌驾于家国之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无国便难有家,在大忠和小孝之间,大国和小家之间,本藩别无选择,只能舍小孝为大忠,舍小家为大国!”

厅中的诸将皆是战战兢兢,仔仔细细地听着,这种时候,他们若是遗漏了什么,不明白郑成功的真实意思,在之后就免不得会犯错误。而依着原本郑成功的性格,一旦犯下大错,别说是这一身官职了,便是性命都难保。

“而且,别人一直都说咱们是海寇,想要以此污蔑咱们不懂家国,不懂大义,本藩若是为了一己私利,背弃了家国,背弃了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重任,岂不是坐实了那些奸人的污蔑?

咱们曾经是海寇没错,本藩也曾经是海寇的儿子。可这天下,农夫救得,兵卒救得,商贾救得,儒生救得,谁说我们海寇救不得?

若按本藩看来,这天下人人可救,若是这天下人都能团结一心,一致对外,那鞑子不过就是纸老虎罢了!”

郑成功既要维持自己“忠臣孝子,两难相顾”的完美人设,又要给下属们吃下定心丸,更要断了所有人以此劝谏,以及别有用心之人以此动乱军心的念头。

同时,郑成功也是在告诉手下诸将自己抗清的决心不可动摇,甚至是破釜沉舟,要和清军不死不休的意思。

郑军的底色毕竟是海盗,郑芝龙当初也是靠着强大的实力,明廷剿而不灭,甚至愈演愈烈,无奈之下只能招抚的。这些历史的影响依旧存在,若是郑成功不把话说死,不占据着道德大义,不能名正言顺,难免有人以为这样的路将来也能再走一遍,然后换个朝廷富贵。

这就是人心各异,郑成功必须找到大家的利益共同点,告诉所有人他们和满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要对那些刽子手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才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真正汇聚起坚不可摧的人心。

看着厅中的众人,看着这些和自己共事了一个多月,已经十分熟悉的下属,郑成功微微一顿之后,随即放缓了语气道:

“本藩也希望大家都明白,清廷并非是真的要招抚咱们,以咱们当前的实力,便是接受了招抚,鞑子能放心吗?就算顺治小儿放心得下,他还会允许咱们出海吗?”

此话一出,厅中众人的表情肉眼可见发生了变化,郑军中的将领官员一般都会自己出资购买商船,参与海外贸易之中。便是洪旭这种一板一眼的人,家族也拥有数以十万计的资财和数艘大船。

只能说,在十七世纪,若是单单只说家国大义,救国救民,这些将领或许都只是当这是郑成功的一场政治秀,但一说到这个,所有人都被卷进来了之后,这已经不只是郑成功的家事,也不只是郑成功的霸业了!

当初接受明廷的招抚,之后在朝廷的出海禁令之下还能继续海外贸易,是因为明廷腐朽不堪,调不来兵马落实海禁,但以清廷当前的实力,郑军若是接受了招抚,恐怕就不能再为所欲为了。

“夺人钱财胜过杀人父母”,郑成功抓住了最为关键的这一点,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和自己同一战线的位置。

看着手下的人几乎都紧张了起来,郑成功当即又往里面加了一把火:

“诸位也别看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这些狗汉奸现在如日中天,一个个手握重兵,深得满清的重用。到了日后,天下太平之时,必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满鞑以小族御大国,必然胆战心惊,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禁锢,甚至是摧残汉人的心智勇气,以维系他们的残酷统治,稳坐他们的江山。

于情,本藩一日未受满鞑之招抚,父在北便能多得一日之荣耀。于理,无论是对本藩,还是对我大军的数万将士们,若是我兵不强,威不盛,又如何有今日之招抚乞和?”

而郑成功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厅中诸将自然也无话可说,其实他们面对这样敏感的事情,也根本不敢多言一句。

厅中很快就恢复了一开始的平静,所有人的心也都更加坚定。

小说推荐:《从行星总督开始》《真灵九转》《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斗破之我为雷帝》【四九看书】《非洲创业实录》《三塔游戏》《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明郑1652》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陈氏刀客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历史 连载 64万字
穿越之富甲天下

穿越之富甲天下

大篷车
好吧,这是一个关于发财和美女的故事。嗯,确切点说,是在古代捞银子和泡MM的故事........
历史 连载 172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黄天秩序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历史 连载 238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