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眼睛成对、耳朵成双、手脚分左右,这边的如果出了问题,另一边的马上可以顶得上来,可是嘴却只有一张,嘴若是犯了错误,没有第二张嘴顶上来。

也就是说嘴一定要谨慎,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再没有收回的可能。

高季辅这会儿就在为嘴的事而追悔莫及,早知会是这么个结果,自己何必多嘴多舌?

这世上没有“早知道”,行事要想不后悔就必须得“拎得清”,做错事往往都不是错在“做”上,而是错在做之前的判断上。

如果高季辅不是误判了皇太子和魏王之间的兄弟情,他不至于落到这么被动的局面。

他“做”的没错,那奏章写得口诛笔伐,任谁也得夸上一句荡气回肠,就因为误判了形势,“做”得越好,错得就越深。

他也误判了李世民的行事风格,他以为他在东宫跪雪的事,只要皇帝知道了,无论如何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训太子一通,不可能会追究他一分一毫,反而会大肆地安抚他。

不得不说他对李世民还是足够了解的,李世民原本是真的打算那么做的,他并不想把所有的真相都摆到桌面上来。

不管怎么说,高家的面子是要给的,至于高季辅犯的错,私下里说几句重话,敲打一下也就是了。

李承乾和李泰一番掏心的交流改变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泰的好言相劝出乎他的意料,如果说李泰过去对李承乾一顿冷嘲热讽,他倒是更好接受一些。

李承乾的坦诚相待也令他意外,如果说李承乾闭门不见或者直接赶李泰走,他倒是更愿意相信。

两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替对方抗事,自己这个当爹的不能护着他们,还要无端地给他们加码,让他们更难过一些吗?

别人家的面子比自己家的里子还重要吗?李世民决定黑起脸来,不再讲什么情面,你都欺负到我儿子头上了,我有什么不好意思跟你算账的?

算账说起来容易,无外乎就是加减乘除而已,其实不然,账要怎么算,这里面的说法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揪着高季辅不放,跟他一个人算账,那最少也得掀他一层皮。

李世民生气归生气,他还没气傻,说实话他这气也就有二分是真的,八分都是装的。

若是把那些背后对李泰不恭不敬的人全都捆一块算账,那就好办了,骂他们一顿就算完活,总不能抡起大刀“咔嚓”“咔嚓”把半朝的高官都剁了吧?

李世民看着瘫软在地上的高季辅,既没给他说话的机会,也没跟他说话,就当他不存在一样的对着群臣吼了起来。

“隋文帝时,一品以下的官员皆为诸王所颠踬(音志),此乃朕与公等共见。彼皆天子儿,魏王岂非天子儿邪?”

李世民气得一捶桌子站了起来,朝堂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不知道前隋的时候,亲王都牛成了什么样?

那时候哪个亲王拿大臣当人?皇子随随便便地羞辱朝臣,都不算什么新鲜事。

怎么前朝的皇子是天子儿,我李世民的儿子不算天子儿呗?你们凭什么看不起我儿子?是不是我把你们惯的太厉害了?“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世民是真的生气了。

我平时对皇子拘管得紧,不让他们横行霸道,对你们够客气的了,你们不知足不算,竟然还反过来轻视我最宠爱的嫡子,我看你们多少是沾点不知好歹。

我要是纵容他们的话,你们以为皇子的脾气真的有这么好吗?别说嫡子,就是随便哪个庶子都能骑你们脖子上撒尿。

居然还要求降低皇子的礼秩,不为了高人一等,还拼死拼活地争这皇位干嘛?我当皇帝了,我儿子还得对你们低三下四吗?

你们能不能分清谁是君、谁是臣?

李世民“呯呯”敲了两下桌子,抬手向下指着群臣吼道:“今天召你们过来,就是要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魏王就站在这儿,你们谁看不起他,当面说,当着朕的面说!”

李泰感觉自己好像是掉进火炉里了,浑身躁热得好像自己快要化掉了,不是说李承乾的事吗?怎么把火烧到我身上来了?

李承乾悄悄地瞟了李泰一眼,看他满脸通红地低着头,知道他拘谨得难受,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李承乾的目光从李泰的身上移开,在群臣中冷冷地扫了一遍,他转过头来朝上一揖。

“父皇,儿以为惠褒被人轻视,不应该责怪旁人。”

李承乾这句话说得群臣都暗暗地松了口气,皇家子哪有什么兄弟情?

李泰那边假惺惺地替太子求情,太子这边明晃晃地推他下井。

这话说得多明显?不应该责怪旁人,自然就是怪李泰自己了,大家都竖起了耳朵,等着听太子揭李泰的短。

李泰则丝毫没怀疑李承乾会坑他,他心头一紧,不知道李承乾这又是要替他争什么。

这时候能把他自己摘干净就不错了,可别想太多了,我不缺吃不少穿,别替我瞎争了,再把你搭进去。

李世民也被他这一句话给说迷糊了,没明白过来他是什么意思,于是问道:“不怪旁人,怪谁?”

“父皇,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无权就会被人看轻。哪怕身为皇子,也难免有些人当面奉承、背后诋毁。”

李承乾抬起头、高拱手,目光炯炯地说道:“父皇素知惠褒文采过人,也常夸他出可为将、入可为相,何不赐他权柄以辅朝纲?”

不愧是皇太子出身,一张嘴就敢往宰相的位置上要,他想让皇帝就势封李泰个宰相,那样的话就是父子三人同掌朝纲,多美的事?

李承乾一句话把李泰吓得差点跪下,消停做个京兆尹,不用到封地上去做官,他就知足得要上天了。

他不想让父皇开口来拒绝,还是自己主动拒绝的好,他刚要迈步到中间,忽听后面有人高声喝道:“陛下不可应允!”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历史 全本 835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恶的呃呃呃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历史 连载 34万字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0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