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应该是,交的朋友太少了。因为做竞赛嘛,我经常不在班级里,有时候大家聊天说起什么,我经常是在状态外的。因为备战竞赛,很多周末和假期都在刷题、研究难题,真的是有点书呆子了,错过了一些和朋友出去玩的机会,也没能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另外,我小时候对海洋也特别感兴趣,曾经很想去参加一次真正的航海旅行,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虽然现在还是很喜欢,但学业的优先级一直排在前面,希望以后能补上这个遗憾吧。
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很享受自己的成长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也很多,所以就算有些小遗憾,也不会觉得后悔。
记者: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顾梓聿:我觉得最大的影响是,我父亲一直很鼓励和支持我发展自己的兴趣,但同时又非常严厉,要求我不能半途而废。
从小到大,可能是小孩子的本性吧,我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最开始是小提琴,后来上了提前课程开始做各种学科竞赛。我父亲从来不会强迫我学什么,而是尊重我的兴趣,给我创造条件去探索。但他也有一个要求,就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
我有的时候不够自律,我父亲就会很严格地督促我,就是这种教育理念,让我在竞赛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有的时候,不给自己一点压力,你是不愿意前进的,但有的时候,前进这种事情本身就非常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我父亲就会扮演一个抵住我、不让我后退的角色,这还蛮重要的。
记者:很多人都会好奇如何学好物理,你有什么好的学习经验可以分享吗?
顾梓聿: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人问过(笑)。我觉得学好物理,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公式,而是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物理是一门讲逻辑、讲推理的学科,光背概念没用,关键是要真正搞懂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定义。
我一般会用三个方法来学习:一,推导而不是死记:每个公式其实都是有推导过程的,比如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学方程,如果你能自己推一遍,就不会轻易忘记,而且还能理解它的适用范围。二,多做典型题:物理题目其实就那么几种核心思想,很多难题只是基础概念的变形。做题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做一道题就要搞清楚它考察的核心物理思想,这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举一反三。三,培养物理直觉:很多竞赛选手都很重视计算,但其实物理不仅仅是数学,更需要物理直觉。比如看一个题目时,能不能先用极限情况、对称性、量纲分析等方法判断答案的大致方向?这些技巧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物理本质,也能减少计算错误。
总的来说,学物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去思考、去理解,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算是“学会了”物理。
但是,这些方法都只是方法论,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或者说动力,能让你在学不好的时候,还能接着学。
记者:(面露震撼)我觉得你分享的前三个不如这一个建议最有用。
顾梓聿:(点头)对,这句话听起来挺残忍,但是这确实是这样。我父亲有时候就会扮演这样的角色(捂脸笑)。
记者:未来你有什么计划?你会继续从事物理研究吗?
顾梓聿:未来?未来的事情还太遥远,我现在也不知道。不仅物理我很感兴趣,其实很多学科我都很感兴趣。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造,进入一所顶尖大学学习,也有可能走上科研的道路。世界太神奇了,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量子力学、引力波、宇宙的起源等等。
我对航空航天也很感兴趣,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看关于宇宙、航天的书籍和纪录片,比如《宇宙时空之旅》《从地球到宇宙》之类的节目让我对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充满了向往。后来学了物理以后,我对航天器的轨道计算、火箭推进、相对论效应等问题也越来越感兴趣。能把人类送入太空、探索未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未来有机会,我希望能在相关领域深造,比如航天动力学或者航天工程,参与到实际的航天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像是未来的深空探测、人类登陆火星、太空电梯这些看似科幻的技术,说不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就能实现呢!
记者:最后,你对那些正在学习物理或准备参加竞赛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顾梓聿:我想说的是,物理是一门很美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在竞赛的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但一定要坚持,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坚持走下去!
记者:谢谢你接受采访,也祝愿你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顾梓聿:谢谢!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年少天纵》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