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第十八个大逼斗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一车物资在六零年代养爷爷》最新章节。
许明月先是将大木箱子打开,将她和小阿锦的旧衣服一件件的叠放到木箱子里去,其中以小阿锦衣服的种类最丰富,从小时候的秋衣秋裤,到秋冬季的羽绒服、棉袄外套,穿小了的鞋子等,都是□□成新,甚至全新的,倒是她自己的那两件羽绒服,一件是大红色长款狐狸毛领,材质倒是不错,但是是s码,她都不知道她一米七的大高个,是怎么塞进s码的衣服里的,反正她后来再也没穿过s码的衣服。
另一件羽绒服倒是够大够宽松够暖和,厚厚的宛若面包服,但是屎黄色,不从旧衣袋里拿出来,她都忘记自己还买过这么丑的衣服了,她记得是某年双十一大促,某品牌的衣服,网上图片看着是浅咖色,实物拿到手是屎黄色,穿了几天,越看越丑,懒得退就压箱底再也没拿出来过。
还有几件她过去的旧毛衣,真是一个年龄段一个审美喜好,年过三十,她就喜欢简单舒适的衣服,可二十几岁的时候,她的衣服全是色彩鲜艳,款式好看的,关键是,全是s码。
好在都是毛衣,穿小了还能拆了重新织,关键是,她也不会织毛衣。
木箱子塞满,放到柜子里,其它的除了拿出会坏掉的肉、菜之外,米、油、调料等物品也都被她拿出来塞到她卧室的橱柜里。
这个房子目前白天只有她、小阿锦在,白天许凤台和许凤发都在外面干活,只有晚上会过来睡觉,也不会来她卧室。
后续从木箱子里拿出冬季衣服来穿,如果他们疑惑,也说是从王家带来的好了,至于木箱子里能不能装得下那么多东西,衣服被子嘛,压一压还是能放下的。
她把车子后备箱清出来,是想找个时间去石涧大队的山涧里装些鹅卵石回来,在院子里铺条鹅卵石路。
她现在的院子全是荒山的黄泥巴土,不下雨还好,只要一下雨,地面就会泥泞不堪,脚陷在黄黏土里,拔都拔不起来,衣服裤子甩的全是泥,没有一条石子路,一旦下雨,没有雨靴,她连出门都困难。
傍晚她又来到大队长家,和大队长说了想买砂锅和水缸的事。
大队长这才想到,许明月住在荒山的吃水问题。
许家村和隔壁的江家村不同,江家村的两口老井,一个在村头,一个在村尾,村里人不论是住在村头还是村尾,取水都方
便,许家村因为大,老井在村子中央,许明月若想在许家村挑水吃喝,要走很长的路。
“砂锅啊。”同样是干了一天活的大队长有些疲惫地说:“砂锅、水缸我们公社的供销社倒是有,但那里的要票,你要是没票,得去邻市的窑厂买。”之前大炼钢,除了挑堤坝用的锄头、铁锹没被收走,铁锅、菜刀全收走了,村里没有锅,就是他组织的人,去隔壁邻市专门制作砂锅、水缸、陶罐的窑厂统一买的。
“这样,我给你开个证明,你自己划船去邻市。”
邻市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各种厂子也多,他们虽不属于邻市,但却地处邻市与县城正中间的位置,他们这里的人进城买东西,多是去邻市,而不是县城,主要就是竹子河直通邻市,不直通县城,想要去县城,中间还有很长一段陆路要走。
但到了邻市,并不代表就到了生产砂锅、水缸的窑厂,下了船,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大队长想来,许明月过去也就买一个水缸一个砂锅,还能有多重?自己就挑回来了,他们这些整日挑堤坝的,每天挑的是泥土石头,从早挑到晚,挑着担子走几十里路都再正常不过,倒是让许明月傻了眼。
许明月力气虽大,但她真干不了挑担子的活,她小时候挑过水,那担子压在肩膀上,肩膀是真的疼啊。
她刚走了没几步,就‘哎哟,哎哟’的喊着受不了了。
她妈就接过去说:“农村干活苦吧?知道苦就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那时候她不过九、十岁,她不是因为挑不动水喊着‘受不了’,她是肩膀疼的受不了。
后来她就再也没挑过担子,一心扑在学习上,不知不觉就给人留下了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印象,大家好像默认了她就是个‘爱学习的’‘娇滴滴的’‘干不了活’的小姑娘,后来回老家,就再也没人喊她干活了。
她妈说,像她这么懒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现在让她挑几个大缸回来,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压在肩膀的疼痛。
不过她又反应过来,自己有车啊,把大水缸放后备箱里,就不知道能不能放的下。
这样她也有理由把车里东西拿出来了,就说是去邻市买的。
至
于划船,河边长大的姑娘,有几个不会划船的,她弟妹是国家划皮艇运动员,她还跟着弟妹学过划皮艇呢!
船也不是谁家都有的,由于河水退了,没有特殊理由的人家,都把船收回到自家房梁上挂了起来,河里还有船的,就只有渡口摆渡的了。
第二天一早,她就把小阿锦送到老太太那里,拿了画纸和笔,还有一些小阿锦的玩具,让老太太帮她带一天小阿锦。
小阿锦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每天都要跟在许明月身边,片刻不离,现在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了,她也渐渐和许凤莲她们熟悉起来,也就不再要求时时刻刻跟在许明月身边了。
许凤莲她们要上山砍草,小阿锦就拎个小竹篓子跟着她们上山捡毛栗子。
许明月把车里所有东西都拿出来放到柜子里,用从老太太那里借来的锁,把房门锁上,这才来到渡口,和摆渡的人租了船。
现在河水退去,水位下降,摆渡人已经不需要船来摆渡,只用竹排搭成桥,就可以供每天去炭山挖矿的矿工们通行。
许明月先在河边适应了一下,这才摇着浆,慢慢悠悠的往邻市去了。
邻市她虽然来过很多次,但都是几十年后的现代化都市,这个年代的邻市和几十年后的邻市,那是完全不同的两座城市。
而且她也不知道做砂锅、水缸的窑厂在哪儿。
她找了个芦苇丛,将船藏在枯败的芦苇丛里,上了岸,直接就是市区,倒不用走很久。
途中她又问了人,才知道,卖砂锅的窑厂居然不在市区。
大老远来一趟,她也不想什么都不了解,就直接买了缸回去,已经来市里了,她就去市供销社里看了一下,好家伙,什么都要票,连买包火柴,都要火柴票!
她怀里明明揣着数百元巨款,愣是啥也买不到!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了,许明月想找个地方吃个饭吧,吃饭也要票!
她终于体会了一把这个年代的无票寸步难行。
没办法,只好把一直都没舍得吃的饼干拆了一包。
这饼干还是前些天出去露营时,给小阿锦买的零食,没吃完就扔在后备箱里。
辗转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窑厂,听说是来买大水缸和大砂锅的,门口的门卫也不太热情,挥
挥手就让她进去了实在是大炼钢后来他们窑厂买砂锅的人太多了尤其现在冬天家家户户都需要热水原本夏季没买砂锅的人家也都来窑厂买砂锅他们都习惯了也没刁难许明月。
许明月将大中小号的水缸各买了三口大中小号的砂锅也买了好几个还有搭配好的木盖。
窑厂的人以为她是给她们大队统一买的对她要这么多水缸砂锅也不奇怪。
一般来他们窑厂的都是大订单她这都算少的。
缸都打包好了后她又花钱请窑厂的人将缸送到了船上这才又慢悠悠的摇着船桨回许家村。
中途她已经试过了缸太大放不进车里她试着放在车顶上也不行倒是砂锅那些可以放进去。
现在农闲田地里基本见不到人人全部集中在河滩和山上密密麻麻全是人也不光是生活在河边上的公社需要调堤坝是十里八乡所有公社
除了在河滩干活挑河坝的人外村里剩余的劳动力全都集中在竹子河浅水区挖野生莲藕。
第一个看到许明月的还不是闷头干活的许凤台而是浅滩处挖莲藕的古凤才他喊了一声:“凤台那不是大兰子吗?她买缸回来啦!”
许明月还在踌躇她要怎么把这么多缸挑回去的时候许凤台已经放下了他手里的铁锹跟许大队长说了一声在征得许大队长同意后大步向她这里跑来。
他也不说话蹲下身子挑起两口大缸就走。
他本以为就是两口空缸没想到挑起的分量还不轻。
他又高又瘦细的像一根麻杆背微微弯着走的特别快。
此时的爷爷背还没有后来驼的那么厉害。
许明月在后面小跑的追着:“哥哥我挑的动你快给我!我真挑的动!”
我真挑的动!
我不偷懒了还不行吗?
许凤台嫌她碍事还用手挡开她:“你别挡我的路。”说着大步如飞头也不回。
荒山很安静一个人都没有。
许凤台不能离开堤坝太久放下水缸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又走了临走还对许明月说:“等我晚上回来给你挑水。”
许凤台不说她都忘
了还要挑水的事。
她将一个大水缸放到厨房许凤台挖的地窖口子上稳稳的放在上面刚刚好其余的缸都暂时放在许凤台兄弟俩晚上睡觉的那个房间了。
她买的砂锅的尺寸是对应了灶台的尺寸将砂锅安放在灶台上后她是一刻都忍不了了趁着现在村里男女老少砍草的砍草挖藕的挖藕挑堤坝的挑堤坝村里没什么人她连忙走到江家村的村口去老井里面挑水。
去挑水的时候才发现家里还少了水桶她是直接将小号的缸放在车子后备箱过去一趟一趟的装水
洗完之后她真是觉得自己身上轻了十斤不止!
一瓶八十毫升装的旅行装洗发水直接给她用去了小半瓶。
此时因为灶台终于生火了的原因火墙的温度也逐渐升了起来房间内也不像之前那么冷了。
擦干头发后她又将睡了一个月的灰色床单、被套全部拆了下来全都洗了换上了原本是要烧给小爷爷的花开富贵的床单。
她是真的不能忍受床上、头上有虱子了。
她不管去哪里旅游、出行都会带一块羊脂皂洗脸、洗手、洗衣服全都可以用它和普通肥皂相比它的去污能力差一些也总好过用草木灰洗。
做完这些她才察觉到自己肚子饿的咕咕叫。
来到这里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红薯粥红薯饭红薯叶子粥红薯叶子饭此刻她终于明白为什么爷爷奶奶一听到‘红薯’两个字就露出‘咦?这有什么好吃的?拿走拿走’的嫌弃表情了。
她才吃了一个月就觉得自己吃的够够的了何况是他们年轻时候一吃就好几年甚至十几年。
原本她还考虑接下来三年!大!饥!荒车子里的东西她是一点都不敢动可这时候她是真的忍不了了直接换了个砂锅放灶台上切了两斤五花肉放冷水里焯水做红烧肉炖土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今天两更都会有红包雨落下小伙伴记得留个花花接红包雨哦~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