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不得不说,许明月...
不得不说,许明月的这份表格做的十分漂亮,上面什么人,什么时间,多少工分,因为什么扣的工分,表格列举的清清楚楚,而且十分简单,是谁拿到这份表格都能用的程度。
这完全超出了许大队长的意外。
在许大队长看来,不就是把一个个的名字登记上,后面记工分的时候,就随便在名字后面写个数字不就成了?
他上下翻了翻手中的信纸:“村里人的名字全登记好了?”
不是许大队长装13,而是他翻看了上面的字后,发现很多字他根本不认识。
要知道,简体字三年前,也就是五六年,才开始通过《简体字总要》,从而开启扫盲班进行大力推行的,也就是说,许大队长小时候跟老村长学的都是繁体字,这也导致他很多字认识,但不会写,或者只写半边。
简体字的扫盲班虽然已经推行两三年的时间,但推到他们这个小村落里来,时间却没那么长,这时候,推行任何一条政策的速度,都没有那么快。
这其实也是许明月的失误,她对这一段历史不了解,自然也不知道简体字在这时候才刚推行了不到三年。
但许大队长面容很严肃,对许凤台说:“你做的不错,既然名单都登记好了,明天跟我去大队部,这工分要怎么记,还得商讨一下。”
‘评分记工制’才刚开始实施,哪怕在报纸上,已经有公社做出成绩来,但对临河大队来说,一切都只是全新的开始,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他们不可能一点章程都没有,就开始瞎记,肯定要讨论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出来。
*
许明月和许凤台这边名字登记结束了,就剩江家村和施、胡、万三个村子了。
许家村这边动作快,江家村和施、胡、万那边却没有结束。
施、胡、万主要是没有识字的人,他们过去都是山里的山民,哪里有途径识字?所以现在暂代这三个村子的记工员,都是江家村的人。
这就导致施、胡、万三个村子有些不太配合,而且山民的名字比他们这些生活在河边的人名字更为复杂,生活在水边的人,他们取名一般都取和水相关的名字,比如大江、大河,以大队书记的女儿为例,她名字就叫许红菱,红菱就是竹子河里生长的菱角。
山
里人取名大多和山、山里的植物相关还全是方言几个登记员把耳朵都听炸了都听不懂他们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更关键是他们自己的识字率和写字率也有限有些字根本不会写!
江家村的两个记工员更惨江家村本来就人多还跟许家村一样分了好几房不说还有个分出去的小江家村。
本来写村民的名字就已经耗费脑细胞了江家村还有很多小孩没名字他们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名字见两人是读书人就让江家村的两个初中生现场取名他们两人也只是初中生啊读的书也没那么多啊一个两个名字还行取太多名字直接干掉了两个记工员不少脑细胞一场名单记下来简直让江家村两个记工员头发都掉了不少。
*
许大队长去大队部知道江家村名字还没登记完后就笑呵呵地说:“你们还没登记完啊?你们不是初中生吗?怎么还不如我们村两个没上过学的?”他拿了许明月画的表格出来炫耀地说:“来来来看看我们许凤台和许凤兰记工员记得表格怎么样?”
许家村和江家村比邻而居争锋相对习惯了许家村人又一贯的霸道什么事都想压江家村一头偏偏临河大队的一把手是江天旺现在让许大队长逮到机会可不就要在大队书记和江家村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了吗?
江家村两个记工员本来是不以为意的他们两个初中生还能记得不如许家村两个没上过学的?
他们只是像以往那样对视的笑了笑。
大队书记也和他们一样成竹在胸的笑容那是一贯看不上许家村这些只会蛮干的泥腿子的不屑于计较的笑容。
可当他们拿到许明月画的表格后他们也愣了一下。
实在是这表格太过清晰明了了。
这表格其实很简单真的算不了什么。
主要是他们目前还在把村里人名字搞清楚登记名字的阶段还没想到那么多。
就如同许大队长当时脑中想的一模一样江家村的名字登记就是按顺序一二三四写下来之后要登记工分的话还得重新抄写名录。
大队书记见本村的两个初中生都收了笑容也好奇起来伸手拿信纸说:“给我看看。”
看完他也不生气甚至高
兴地笑道:“这表格做的不错啊今后工分就这么记!谁哪天得了多少工分一目了然
许凤台第一次来到大队部作为一名正式的大队干部身份开会局促紧张的手心冒汗在大腿的裤子上擦了又擦摇头说:“是我大妹做的。”
大队书记更意外了眼底有着明显诧异的看向许明月:“你不错啊我看你算数也考了满分就你这条件当会计都行了!”他把表格递给一旁坐着的大队会计说:“大河我看你以后记账也可以这么搞账目就很清晰嘛!”
要不是临河大队有会计了大队书记真想把许明月拉来当会计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公社和生产大队都是去年才开始成立的以他们水埠公社为例以前的水埠公社是一个区。
他这个大队书记也才当了一年时间会计也是当时在村里找了个能写会算能打算盘的就这么当了会计既然不是专业会计自然也不会什么专业会计平常的账本记得真的只有会计自己看得懂。
大队书记自然看得出这份表格的好处要是都按这个表格来记账的话他一眼就能看懂整个大队的支出与产出。
只是会计是出自他们江家村是他的铁杆他自然是不能把会计换了换成来自许家村的许明月。
许大队长平时本来就不太听他的话动不动就怼他要真让会计也成了他的人那他还不要更嚣张?
许明月装作很不好意思很害羞的说:“我要跟江会计学习的地方都还多着呢!”
穿过来几个月每天晚上食物改善面膜做着厚厚的保湿面霜涂着她的脸虽然还是黑却不再像她刚穿来时那样像根随时会枯萎的杂草现在不仅脸颊丰盈了些许精气神也全然不同整个人给人很蓬勃生命力很旺盛的感觉。
就像初春从泥土里钻出头来的攀根草。
大队书记听了很多关于许明月的传言这次却是第二次见到她。
第一次就是她考试那次那次他也没注意看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打量她发现她和传闻又是跳河又是上吊的人完全不一样。
你看着她的眼睛就知道她不是一个会寻死的人。
也
或许是死过一次就再也不怕了整个人重获了新生。
总而言之他对许凤台和许明月这对兄妹还是很满意的看着就不是许大队长那种蛮横霸道的人。
之后就是讨论工分该怎么记的问题。
比如男的干活一般来说都比女的厉害男女要记一样的工分吗?如果不一样也有女同志干活一点不比男人差那这部分女同志要怎么记工分?还有一部分男人虽然力气是男的但他干活偷懒不利索怎么记工分?还有部分男人身体矮小瘦弱、残疾
大队长他们所说的身材矮小是以男子身高不到一米四为基准要知道小阿锦八岁身高就有一米四了之所以有这样一条就是因为许家村就有两个这样的男的他们年纪轻轻娶不到老婆日常要参加的劳作一点不少依附于哥哥嫂子生活。
大队部的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由大队长分发任务给各个小队的小队长小队长再将他们领到的任务分发到个人每个人划分一个区域完成的不论男女都是十个工分没完成的按照完成比例进行扣除工分。
还有需要合作的比如挑堤坝。
泥土自然只需要用肩膀挑就可以了还有沉重的石头这是需要两人合作抬的工作假如这两人中有勤快力气大的和瘦弱力气小的又要怎么记工分?
这些都是学问。
从头到尾都是大队书记等几个老干部们在讨论两个初中生偶尔也加入讨论许明月就坐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偶尔在一旁记毕竟很认真的样子。
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不问她是坚决不开口的。
但要问到她该说的她也不含糊却也不会长篇大论。
他们讨论的也快等讨论完许明月手中记的整个‘评分记工制’的完整实施方案也整理出来了。
正常不偷懒的情况下男的都是十工分特别能干的女人九公分至十工分普通女人八公分身材矮小、残疾得男人和瘦弱的女人每天七公分。
大队书记看许明月在一旁写的认真很是好奇地伸手说:“你记得什么?给我看看。”
许明月先是看了大队长一眼见大队长没意见才将手里的‘评分记工制’方案递给大队书记她
没做什么多余的只纯粹将他们刚刚商讨的内容一条一条的整理出来清晰明了。
大队书记看了后也不禁在心里感叹“难怪老大说女人能顶半边天。”
许大队长有些不耐烦的伸手:“写的什么?我看看!”
大队书记顺手就将许明月整理的方案给了许大队长许大队长倒是没太大感觉干脆地说:“既然这样就照这上面写的办吧大兰子一会儿你把这个纸贴到门口的宣传栏去这几天给村里人都好好说说别到时候偷懒扣工分说我们没跟他们说清楚。”
现在正是不忙的时候这个时候把社员们都喊到大队部宣布和实行工分制也不耽误农忙。
大队书记对许明月说:“既然是你写的就由你来给大家伙儿读吧。”
这时候各村各大队部可都还没通大喇叭宣传这事完全就靠嗓子吼是个苦差事。
许明月还不能拒绝。
她想要在这个时代不被人欺负日子过的好就要掌握话语权。
刚开始来到这时代她也不过是想苟在荒山当一个低调的苟道中人闷声发大财现在当了记工员哪怕连干部都称不上是大队部地位最低的没有编制的记工员也算是她跨出了第一步有事情就不能苟着退缩了。
许明月其实不用给整个临河大队的社员说这件事只需要和各个村子的小队长说再由各村的小队长向他们负责的队员传达这个事情。
但很多人他们是听不懂的哪怕是各村小队长回去后和各村的村民们说了他们还是不懂
许家村的小队长们被问烦了就扯着嗓子喊:“有不懂的就去问大兰子这事是她负责的她是记工员她知道怎么记工分!”
这可都关乎他们的口粮都一个个跑去问许明月。
许明月又一个个的向他们解释。
工分制整体而言还是很公平的比如在挑堤坝的时候虽然对男、女、身高不足一米四的男子、残疾等都做了不同的工分但村里的农活却是直接有了细致划分只要被安排的人完成了他当天的任务不分男女老残就有满工分。
这件事也让许家村的人突然意识到许明月真的是大队干部了。
这个身份的转变,一下子让村里人适应不过来。
一部分人觉得,她是记工员,不能把她得罪了,不然她到时候扣她工分怎么办?
一部分人则觉得,她一个被离了婚的女人,孤儿寡母的,他们就是偷了懒又怎么样?她还敢扣他们工分?被他们打了都无处伸冤去。
有后者这样想法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不光是男的这样想,一些女的也这样想,就是看她弱,好欺负。
这些人的想法,许明月知道,许大队长也知道。
许明月也不在意。
不说她的力气比一般成年男子都要大,就是她在车子空间里装点石头,真要有什么危险,她用石头砸也能把人砸死了,所以遇到了她,有危险的人是谁,还真不好说。
不过怕就怕,在光明正大的场合里,也敢对她肆意动手的人。
这还真不是她杞人忧天,不光是许家村,现在整个农村的大环境,对于女性,都非常的不友好,家暴、打女人的事时常发生。
有些男人,他们对外唯唯诺诺,回到家打女人,却是拳脚相加。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不觉,女主怎么好像要从政了?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带着一车物资在六零年代养爷爷》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