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正的好友和私人,挑张居正的门生当京县知县,便于使唤,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足为怪。

因见沈榜衣着有点单薄,这一身官袍当然是棉布的,但深冬时节,又在坊门外,四周无遮无挡,冷风袭来,沈榜就是一阵颤抖,看的出来,他是临时匆忙赶来,没有来的及穿上大毛衣裳。

“唐三,你过来,脱下斗篷。”

张居正回首,令一个随身护卫脱下自己的斗篷,送给沈榜。

沈榜身上发着抖,又是冷,又是感动,连声道:“这是护卫师相的虎贲之士,学生怎么敢随意取用他的斗篷。”

“这些人,确实是虎狼之士,但武者与你这样的亲民官比起来,谁重谁轻本阁部还是分的清楚的。一百个身手高明的卫士,在吾眼中,也不及一个东华门唱名夸街的进士”张居正斜眼看向那个卫士,毫不避讳的说着。

“多谢师相”沈榜浑身颤抖着,再次跪下,深深拜伏在地上。

第二十二章老大

张居正的话,邀买自己学生的人心之余,也使得在场的人啧啧赞叹。什么叫阁老,什么是师相,什么是天子师,光是这些话便能得窥境界之万一,虽然不敢大声说话,但在场的人,也是忍不住夸赞起来。

在嗡嗡声中,张居正也是颇为自得,他的性格,深沉内敛,政治人物想要成功,莫不如此。但也有骄矜自傲的一面,以养气功夫来说,比起当年的严嵩和徐阶,都要差一些。

闲话说完,待沈榜披上斗篷之后,张居正便吩咐道:“叫汝等来,就是要巡查正东并宣南诸坊,今日到元宵,莫要叫我知道冻饿死一人,晓得么”

除了宛平县外,在场的都是吏员,衙役,坊正,甲首之类的人,听到张居正的话,各人都是身上齐齐一震。

冬春之时,最为难熬,每年这个时候,都得在十数天内往城外抬上百来具尸体,有流民,有乞儿,有穷困的贫民,都是贫穷到无安身之所,才会被冻饿而死。

而张居正一声吩咐下来,居然不准冻饿死一人,这个难度,听起来简单,却绝非易事。

“嗯”

看到众人沉默,张居正并没有说话,只是从鼻间冷哼一声,眼神也瞬间变的凌厉非常。

“师相放心,学生一定竭尽全力。”

沈榜无可推托,知道张居正在这个时候出来,必是重视此事,当下只能俯首答应下来。他一答应,其余各色人等,也是纷纷充诺,保证都各出其力,绝不会叫阁老失望。

“这样最好。”

张居正微微一笑,朗声道:“本官五日前入宫,慈圣太后信佛,言及京师年年冻饿而死者不少,思之侧然,本官当即向太后保证,今年绝不会再有此事,汝等办事需戮力而行,莫叫本官在太后面前失信违诺才是。”

众人答应声中,张居正折身入轿,也不理众人的奉承,他所有的卫士又将大轿围在正中,轿夫们抬起轿子,运步如飞,眨眼间便是去的远了。

“看到没有,这才是大官,才是威风,才是真正的大人物。我等,在他面前就是草芥般的人物啊。”

正东坊门前因为这一场热闹也聚集起了不少人,在张居正说话时,没有人敢吱声,在他走后,才有不少人议论着,慢慢散开了。

毕竟是过年的时候,热闹再好,也不如老婆孩子热坑头。

只是经此一事,张居正的官声必定在民间又有变化,传言一出,阁老在年三十时还在视事,关切民间疾苦,传扬开来,自然是人人敬服。

人群之中,一群彪形大汉也正站在坊门附近,他们原本是要入坊,正好在坊门前处遇着张居正的仪仗,不敢冲撞,老老实实的躲在一边等着,直到阁老的大轿不见踪影,这才敢继续前行。

他们都是满脸横肉的壮汉,不论是穿戴,气质,模样,都清清楚楚写明了“坏人”这两个字,好几十个喇虎聚集在一起,就算是白天巡街的兵马司官兵,又或是夜晚出巡的锦衣卫校尉都得给他们几分面子,不会太过为难,至于顺天府的差役,坊正里甲火夫铺兵一类,见了这些喇虎,就唯有退避三舍的份了。

这样一群人,在张居正这样的阁老面前,却自认为草介不如,适才张居正表现出来的官威也太有王霸之气了些。

“不说这些闲话,咱们回坊。”

说话的大汉是走在正中,说话有颐指气使不容质疑的感觉,走路时也是虎虎生风,特别有威势。

比起歪戴大帽,反穿着羊皮袄子的同伴来说,他穿的是天青色的直身,脚踩官靴,腰系银带,看着还算是体面人物,长相来说,也是面色白净,若不是两眼闪烁的阴光看着十分骇人,谁能想到,这样的人是喇虎中的头面人物,不折不扣的老大

大明的黑社会,不仅有,而且人数众多,力量庞大,还有严密的组织。

在江南,是以一个个“打行”的面目存在着,苏松一带的游手无赖特别多,民风特别刁顽,和后世人想象的江南人文弱的印象不同,大明中后期时,江南一带,无赖特多,帮人打架寻仇的“打行”遍地开花,甚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总督和巡抚一级官员需要痛抓狠抓的顽症

江南是打行,北方就是各种“会头”和“团头”。喇虎寄生在各大衙门,或是养济院和乞丐群中,以会头和团头的形式存在,他们的部下,有在六部当小吏抄手会办,有的在各坊当坊正,总甲,最少也是铺兵,“排门夫”一类。

走在数十喇虎中间的这个大汉叫朱国器,便是盘踞在南城,势力一直到正阳门东西大街和戎政府街,北京城最大的市场都在他的控制之中,眼前的这几十个汉子只是他势力的冰山一角,算是每天跟着他的保镖和跑腿伙计的角色罢了。

“对了,王国峰那一伙小崽子找着没”

整个正东坊就是朱国器起家的老巢,他的思生会就在这里建立,走在这里,他特别有感觉,大步流星,无人敢挡在他的头里。

哪怕就是坊正和兵马司的人,也是不成。

走在道路正中,看着纷纷走避的人们,这叫朱国器感觉十分良好。二十年的时间,他用尽手段,终成南城的老大,下层的人们畏他如虎,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却根本看不到他。

对张居正来说,他确实是草芥和蝼蚁,但不被这样的大人物关注,岂不是更好么

宛平县令沈榜接的差事,今天晚上就会派心腹来找他,哼,不要有饿死冻死的,这等事,除了他朱某人,谁能办的下来

将冻饿而死的尸体,偷偷摸摸处理了便是

下层有下层的规矩和秩序,张阁老,他不懂。

“还没有找着不过查着了杀周奎的那个小子的背景”

一个喇虎大约是负责此事的人,上前嗫嚅着回答。

朱国器没有说什么,只是停住脚步,歪着头打量着这个手下,看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出手。

“啪”

空气中好象有人甩了一鞭似的,突然发出一声炸响,朱国器反手一抽,居然将一个彪形大汉给抽飞了出去。

“大哥恕罪,大哥恕罪”

那汉子整张脸都眨眼间青肿子起来,血丝在脸上沽沽的流淌下来,但他脸上却是如释重负的样子,显然是松了口气。

“事情办好了一半,所以这一次饶你一回。”

朱国器神色淡淡的,问道:“那小子什么背景来着”

“其父是府军前卫带俸指挥,御前带刀官。”

“就这身份敢揽这挡子事”朱国器狐疑道:“一个三品都指挥,不过是摆个架子,根本不能和带兵的将领相比,那个后来出手的武将能这么出力”

“这里头倒是真有关节。”

这汉子一脸的血水,但侃侃而谈,却是将国公府找回张惟功,又过继出去的这一段事讲的十分详细。

这等事,原本就是街头巷尾最近议论的八卦,所以他打听的十分准确,没有什么说错的地方。

“既然这么着,一时半会还不好动他的手了。”

一个三品指挥是不算什么,但张惟功毕竟还是当世国公的亲孙,朱国器吃不准这里头的干系,他只沉吟了一小会儿,便吩咐道:“你的人想来天天都在国公府四周转悠,都撤回来。”

“是”

“暂且不动那小子,连说也不必说。”

“北城的丁老大和西城的吴老大怕是都知道”

“他们知道了当然也是和我一样的处置,这不消多担心。”

喇虎的领袖人物,嗅觉不灵敏的早就被人送到城外左家庄化人场去了,这个朱国器倒不担心。他自嘲一笑,对着众多手下道:“真没想到,国公府的小哥儿也和咱们抢这碗江湖饭来了”

“怕是偶然的多,咱们静观其变就是。”

“周奎当时正踩着王国峰,要断他四肢,这小哥儿应是看不过眼,所以伸手架了这个梁子。江湖事,这些老爷少爷们哪里懂得”

“这话近了。”

朱国器眯缝着眼,微微一笑,只道:“那就这样,先散了吧。”

年三十的事很快在朝野间传扬开来,当然,是传扬的张居正奉公唯谨,不愧首辅帝师的身份,连宫中的小皇帝也知道了,在张居正入宫讲学的时候,着实表达了仰慕之情。

不过首辅倒是很谦逊,表示只是一桩小事,连记著于国史的必要也没有。为政者,当有仁心,他所做的,无非就是份内之事耳。

在朝野的赞颂声中,万历三年如约而至。

十几天的农历新年中,普通的百姓放下一年的烦恼,走亲访友,玩儿叶子戏,双陆,关扑,平时再严肃的人家,在新年时也会放开赌禁,由着性子胡闹一通。

对贵胃之家来说,新年时反是比平常忙碌百倍。

正旦那天英国公府都要入宫朝拜新春,男子去朝拜皇帝,妇人则一样按品级妆容,入宫朝拜两宫太后。

张惟功的身份并不够格入宫,看人家忙着换衣服做准备,他倒乐得安闲。

但就当他取弓在手,预备练习劲力时,一个内宅的小厮跑了过来,同时带来一身崭新的袍服,着他换上,一同入宫朝觐

第二十三章入宫

“弄错了吧我怎么有这种资格”

惟功感觉十分诧异,他这半年多可没闲着,朝中的典章制度得闲可也学习了不少,贺正旦,那是勋戚和文武官员的事情,他一个七岁小童,毫无官职在身,就算他现在没有过继,仍然是国公长孙,却也是没有资格入宫的。

“没错,这事谁敢弄错,五哥儿到了大老爷那里就知道了。”

“好吧,我一会儿就过去。”

七叔已经换了三品吉服,在大门外等候了,此时张惟功也不敢耽搁,捧给他的冠服是三梁冠和大红赤罗袍,白纱中单,蔽膝,乌云履和白袜,样样俱全,一时换毕,他便急速往张元功的住处赶去。

路上遇着不少府中下人,都是用见了鬼一样的神情上下打量着他。

惟功心中也是有点忐忑不安,到得上房,张元功远远见着,样子极欣慰的笑道:“这一身衣袍我暗中吩咐人年前就做了,穿着果然正好。”

他见惟功要开口,又竖起手掌,笑道:“大伙儿都在府外等急了,咱们路上说吧。”

果然也就是等他两人,待张元功带着惟功赶到府外时,大队人马立刻动身。

惟功看到七叔在队伍中间,向自己微笑点头,心中便感觉笃定了许多。看来这件事,七叔也是知道端底的。

“你袭职的这事情是我一力促成,年前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早晨冯内相派了一个小内使出来,说是成了,已经着兵部备案,所以这一身官服能叫你穿上了。”

惟功是和张元功一起坐的马车,车身刚一晃动,张元功就很高兴的笑道:“现在事情办妥,所以小五你现在也是正经的大明武官了。”

原来大明的武官除了极少数是凭战功一步步厮杀上来的,更多的却是世袭。

不论是戚继光还是李成梁,父祖辈都有荫职给他们,戚继光是世袭的指挥佥事,一袭职就是四品武官,其远祖是跟随明太祖东征西讨的武将,给子孙弄了这个四品的世职,只要大明存在一天,这个职位就永远归戚家的子孙承袭。

李成梁四十岁才袭职,在此之前考中秀才,但一直不能再中举人,无奈之下便以父祖留下来的千户一职从军,倒也叫他厮杀出了一番新天地。

这种世袭制度,好处是国家养了一群与国同休的将门,他们对大明有着毫无动摇的忠诚,整个明朝近三百年,除了末年时控制不住骄兵悍将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皇帝牢牢控制住军队,没有叛乱,没有内战,令行禁止,拥有军队的绝对忠诚。

坏处,自然就是军队战斗力的不可遏止的下降。

到大明中期,卫所制度已经无用,不得不在九边募集边军,靠银子买来的凶悍之徒打仗,而将领们则仍然是世袭,这使得武将的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

卫所兵待遇差,形同乞丐,

小说推荐:《晋末长剑》《真灵九转》《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谁让他修仙的!》《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创读小说】《欢迎来到我的地狱》《不正常型月》《寐姝色》《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远征士兵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
历史 连载 388万字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历史 连载 255万字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剑从天降
这是一个内测玩家带着角色数据乱入现实东汉末年的故事。开局中平五年大乱中的并州,这一年董卓还未进京,丁原还在路上,吕布尚未崛起,貂蝉正待长成。首先第一步,走吕布的路,让吕布无路可走。
历史 连载 210万字
谍影:命令与征服

谍影:命令与征服

拉丁海十三郎
……特务处小萌新。庸人一个。啥都不懂。抓日谍就是开盲盒。雷达扫描。抓到谁就是谁。没事就搞钱……泡制假情报……搅动风云,幕后黑手,世界乱不乱,由我说了算。搞建设不行。但是搞破坏很行。打闷棍技术Lv99……于是……一个奇葩游走在黑暗中……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恨之入骨……走着走着,路好像走歪了?……
历史 连载 7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