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无声》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第二天一早,李维到特务处签到后,便离开了特务处,虽然李维这个副队长还是处于实习期,官职也不大,但是除了在特殊时候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限制。

坐上黄包车,李维一路上也没有想其他的事情,而是把走过的地方和脑海中的南京地图进行一一的对比,加深对南京的熟悉度。

虽然之前看过南京的地图,也把地图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但是书面上的东西,拿到实际来操,还是有差别的。

世界上的事情,要是通过看书就会啦,倒是简单了,不过,知易行难!李维还是知道的,而且李维一直有个习惯,那就是上街后,喜欢街道上的商铺名称。

这算得上是他的一个小趣味吧!等黄包车到志远巷,已经过了半个时辰!没办法,特务处有规定:出行用车,只能在行动的时候才能申请。

不然只有科长才能配车,当然,自己购买也可以,不过以行动科那点工资,买车?唉!

而且,现在的李维,除了张朝礼给了他一些钱用以花销,然后他自己置办了一些行头外,剩下的钱,也可谓是一贫如洗。

志远巷属于居民区,走街串巷的商贩,居民,旁边还有个菜市场,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走进巷口的李维,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主要是这个时候的民国,虽然常校长以身则,提倡“新生活运动”。

但是处于居住区,旁边还有个人来人往的菜市场,而且大部分都是中下层人们,那味道,确实是需要适应一下。

轻轻吐了一口气的李维,按照信息,走到了马世叶居住的院落门口。

“你是谁,干什么的?”

正在李维准备进门的时候,身后却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李维转过身,看了看出现在眼前的男人,三十来岁,皮肤黝黑粗糙,一看就是一个长时间在室外工的人,穿着一身警服,拿着警棍,挺直身子正在打量着李维,眼神里面,还有一丝警惕。

“调查科的,你是谁?”

看了看眼前的男子,李维掏出自己的证件,反问了起来。

李维话音刚落,面前的巡警眯着眼看了看李维的证件,眼神中的那一丝警惕立刻消失了,马上换成了一丝敬畏,微微的弯了弯腰。

“长官,我这这片的巡警,我叫张国新,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

看着眼前这个叫张国新的巡警的变化,李维没有意外,明面上调查科可是可以监察全国军警宪。

而且这些巡警,天天在地面上行走,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都是牢牢记在了心里。

“我想了解一下之前发生在这里枪击案的情况,你知道吗?”

李维没有客气,而是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了解,了解,当时出事后我还在这里封锁道路呢!长官,你看,我去把知晓这个事的人都给你叫出来了,你想了解什么都可以问他们。”

李维话音刚落,还没等继续吩咐,张国新便弯着腰回答了起来。

李维看了看面前的张国新,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张国新便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而后李维便一一问了这些人情况。

一小时后,李维问完最后一个问题,而后又到了出事的房间都看了一遍。

走出房门,李维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些人了解的情况,他在档案里面都已经知道。

而且房间也不是很大,一眼就能看完,早已经被情报科和行动科的人翻了个遍,连地板都被翻开过,要是有什么,早就被发现了。

现在看来,想找到点蛛丝马迹,还真是困难,不过李维也不是那么轻易放弃的人,情报工,关键就是要有耐心。

“今天麻烦你了!我给你留个电话,要是你想起什么或者听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联系我。”

说完,李维拿出纸,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同时递了十元法币给张国新。

“这......,好的,好的,谢谢长官,谢谢长官长官放心,要是有什么发现,我立马给您打电话。”

看着十元法币,张国新笑了起来,态度也立刻变得更加的恭敬了起来,要知道,这可是他半个月的工资!

李维笑了笑,没说什么。不要小看这十法币,要知道,虽然这个时候国党已经慢慢的在开始实行币值改革!

但是由于经济凋敝,所以国党少校月薪,标准为135元法币,加上所谓的国难薪,也才180元法币;上尉月薪标准75元法币,加上国难薪,也才110元法币;中尉月薪标准为55元法币,加上国难薪,是80元法币;少尉月薪标准为35元法币,加上国难薪,是50元法币,但就算这样,也不是每个月都能足额拿到的。

虽然特务处的经费是特批的,每个月足额发放,而且服装伙食等统一包办,但是每个月还要交10分之1的费用用于这些开销。

而这个时候的南京,一家四口,一个月30法币就可以生活!

随后李维又到马世叶租住的高档公寓和工的报社一一了解,跑了一天,除了把脑海中地图里面的南京和现实的南京对比得差不多以外,没有一点收获。

“看来还是想得简单了!上辈子看哪些谍战片,人家主角一出手,什么线索呀,间谍呀!乖乖的就送上门来!看来自己还是没有主角的命,唉,电视害人!”

李维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想着上一世看的哪些谍战片,在看看今天自己的遭遇,真的是两个不同的极端。

“回来了!兄弟,工是工,身体是身体,你这昨天入职,今天就开始行动起来!态度值得学习,哈哈。”

李维刚刚回到办公室,还没等坐下,一旁的付建便打趣了起来。

“没事,干我们这行,除了天赋和运气,还需要的就是耐心,情报科曾经为了得到一份情报,去三十多万份资料里面一份一份的翻越,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情报工,开始的时候,凭着方向,思路,经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到了后面,就不一样,后面的时间,就只有韧性了。没有什么人,是一打眼,就能看出什么问题来的,所以搞情报工,就只有用最笨的方法:坚持。”

坐在一旁的刘华,看了看李维,也开导和传授了起来,像李维这样,刚刚入职,想做点事情出来,博人眼球的新人,他们见了很多。

开始的时候都是热情高涨,但是慢慢的,被现实情况这么这么后,也就会和他们一样!但是他们也不好打击李维,反而把自己的一些经验说给了他。

李维对着两人苦笑了一下,也没说什么,昨晚喝完酒后,几个人的感情也一下子升温了不少,看来酒桌文化,真是贯穿着中国人。

“走吧,吃饭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饱了才好做事。”

过了一会,付建看了看手表,然后站起来对李维说着。

这个时候的特务处,没事的时候,都是一起在食堂就餐,这是是戴处长的习惯。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副,电话有人找。”

还没有等李维等人吃完饭,便听到通讯卫兵跑过来叫起了他。

“嗯。”

卫兵话音刚落,李维的有些惊讶的抬起头,自己刚刚入职,怎么会有人打电话给自己呢!除非......

“两位大哥慢慢吃,兄弟我去接个电话。”

没有拖延,李维立马站起身来,对着刘华和付建两人说了起来,两人点了点头。

“喂,我是李维,你是谁?”

拿起电话,李维便问了起来。

“长官,我是张国新!志远巷的巡警,早上我们见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怎么了?”

李维也听出了张国新的声音。

“长官,今天你离开后,我遇到了一件事情,可能和之前的事情有关系,你看......”电话那头的张国新在听清楚李维的声音后,也快速的回答了起来。

“我们见面聊,你到我单位外面那个翠仁轩等我。”

还没有等张国新说完,李维便打断了他。

虽然李维刚刚到特务处,但是也知道,这个部门,不仅对外,还对内,所以平时需要谨言慎行,因为你也不知道身边,谁就是戴处长的眼线。

而且,李维也不知道电话有没有被监听,所以打断了张国新。

“好的,好的,长官,我等你。”

张国新也没有迟钝。

半小时后,翠仁轩

“长官,这里。”

李维刚刚走进翠仁轩,便听到一旁的张国新招呼着他。

“说吧!什么情况。”

李维坐了下来,喝了一口茶,然后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张国新。

随后,张国新便对李维说起了他的发现。

一介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东辰缘修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历史 连载 399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人到中年纸老虎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历史 连载 117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非洲创业实录

非洲创业实录

恶的呃呃呃
重生霍亨索伦家族施瓦本支黑兴根王子,眼看欧陆风云,大战将起,这欧陆不待也罢。东非圈地,移民开发,农业立根基,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危机实现工业化。
历史 连载 34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