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

(一)灵枢第60章

玉版

第六十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歧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惟五兵者焉,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博,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歧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示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出地从,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曰:其已形示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歧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着之竹帛,使能者踵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导之以小针治乎?歧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歧伯曰:其在逆顺焉。

黄帝曰:愿闻逆顺。歧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脱,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黄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歧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示过十五日而死矣。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歧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黄帝曰: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歧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歧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

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着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我认为小针是很细小的东西,而先生却说是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的,我觉得这是夸大了小针的意义,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岐伯说:有什么东西能比天还大呢?比针大的,只有五种兵器,那是用于杀人的,不是养人的工具。而人是天地的主宰,能不参合天地的道理吗?治理民众,也只有依靠针啊。那么针和五种兵器相比,哪个小呢?

黄帝说:疾病发生的时候,有喜怒无常,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于是就会发生痈疽。阴阳之气不通,两热相搏,就会化为脓,小针能治疗吗?岐伯说:圣人不能使已经变化的东西恢复原样,邪气不能停留。所以两军对阵,旗帜相望,白刃陈列在旷野之中,这不是一天的谋划。能使民众令行禁止,士卒没有白刃之难,也不是一天的教育,而是片刻之间就能做到的。至于自身遭受痈疽之病,脓血积聚,不也是离道太远了吗?痈疽的发生,脓血的形成,不是从天上来,也不是从地下来,而是从细微之处逐渐积累而成的,所以圣人在疾病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自我调养,而愚昧的人则是在疾病已经形成之后才遭受痛苦。

黄帝说:疾病已经形成之后才让我知道,脓已经形成,却没有见到;该怎么办呢?岐伯说:脓已经形成,就只有十分之一的生存机会,所以圣人不让它形成,而是明确地制定好的治疗方法,写在竹简帛书上,让有能力的人继承并传之后世,没有终止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想让人们遭受这种情况。

黄帝说:已经有脓血之后再用小针治疗吗?不用小针治疗吗?岐伯说:用小针治疗小的疾病,功效小,用大针治疗大的疾病,危害多,所以已经形成脓血的,只有砭石和铍针才能取出。

黄帝说:危害多的就不能完全治愈吗?岐伯说:这在于顺逆。

黄帝说:希望听听顺逆的情况。岐伯说:受伤后,白睛发青,黑睛缩小,这是一逆;服药后呕吐,这是二逆;腹痛口渴严重,这是三逆;肩项活动不便,这是四逆;声音嘶哑,面色脱失,这是五逆。除了这五种情况,就是顺了。

黄帝说:各种疾病都有顺逆,能听听吗?岐伯说:腹胀、身热、脉大,这是一逆;腹鸣而满,四肢清冷泄泻,脉大,这是二逆;鼻出血不止,脉大,这是三逆;咳嗽尿血,形体消瘦,脉小而劲,这是四逆;咳嗽形体消瘦,身热,脉小而快,这就是五逆。像这样的情况,超过十五天就会死亡。腹部大胀,四肢清冷,形体消瘦,泄泻严重,这是一逆;腹胀便血,脉大,时有断绝,这是二逆;咳嗽尿血,形体消瘦,脉搏,这是三逆;呕血,胸背牵引疼痛,脉小而快,这是四逆;咳嗽呕吐,腹胀而且泄泻,脉断绝,这是五逆。像这样的情况,不到一天就会死亡。医生不了解这些情况而进行针刺,这就是逆治。

黄帝说:先生所说的针非常重要,能与天地相配,上合天文,下度地纪,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完全符合周而复始的规律。能伤害活人的生命,却不能使死人复活,你能使它反过来吗?岐伯说:能伤害活人的生命,却不能使死人复活啊。

黄帝说:我听说这样的话,就觉得这是不仁的,但是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不要在人身上施行。岐伯说:这是明白的道理,是必然的结果,就像刀剑可以杀人,像饮酒可以使人醉一样,即使不诊断,也可以知道。

黄帝说:希望能详细听听。岐伯说:人所接受的气,是从食物中来的,食物所注入的地方,是胃。胃是水谷气血的海洋。海洋所运行的气,是天地之间的气。胃所输出的气血,是经隧。经隧是五脏六腑的大络,迎而夺之就可以了。

黄帝说:上下有一定的数目吗?岐伯说:迎刺五里穴,中途停止,五次就可以了,五次往返而五脏之气就尽了,所以五五二十五次,就会使经输之气衰竭,这就是所说的夺取天气,但并不是能断绝人的生命而倾毁人的寿命啊。

黄帝说:希望能详细听听。岐伯说:在门口窥视而进行针刺的,会死于家中;进入门内而进行针刺的,会死于堂上。黄帝说:针法的运用多么恰当,道理多么明白啊,请把它刻在玉版上,作为珍贵的宝物,传之后世,作为针刺的禁忌,让民众不要违犯。

(三)《灵枢·玉版第六十》的梗概和指导思想如下:

1.

梗概:

针的重要作用:黄帝认为针是小物件,而岐伯指出针虽小但意义重大,与天地人相参合,在治疗民众疾病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其作用不亚于战争中的兵器,兵器是杀人的,针是救人的。

痈疽的成因及治疗时机: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喜怒无常、饮食不节等,会导致人体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进而发为痈疽。痈疽形成是病邪侵犯机体后逐渐积累的结果。高明的医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疾病未形成时就进行防治,避免病邪久留体内。如果痈疽已经形成,脓尚未察觉,那么病情已较为严重,脓已成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会面临死亡。

疾病的逆顺:文中详细阐述了疾病的逆顺情况。例如,痈疽患者出现白眼青、黑眼小、内药而呕、腹痛渴甚、肩项中不便、音嘶色脱等症状为逆证;而除此之外的情况相对为顺证。对于其他疾病,也有相应的逆顺表现,如腹胀、身热、脉大等不同症状组合下的逆证情况,出现这些逆证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预后较差。

针刺的禁忌:强调了针刺治疗时上下手足各条经脉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医生需要提高警惕,避免违反针刺的禁忌,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2.

指导思想:

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强调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要重视早期的预防和治疗。如同痈疽之病,从微小的病邪侵犯开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发展为严重的病症。因此,医生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在疾病尚未成形时就进行干预,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整体观思想:认为人体与天地自然相联系,针的作用也与天地相契合。人体的健康受到自然环境和自身情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种整体观思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中,强调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辨证论治思想:通过对疾病的逆顺情况进行辨别,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证型,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1《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玉版第六十〉解析》

周易玄妙蕴哲思,灵枢玉版探奥奇。

阴阳变化藏真谛,象数精微展妙机。

卦象乾坤通病理,中和之道显神医。

三才一体乾坤定,天地人和百病离。

解析内经明至理,传承瑰宝绽光辉。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玄妙蕴哲思,灵枢玉版探奥奇”,指出了周易哲学的深奥玄妙以及《灵枢·玉版第六十》中所蕴含的奇妙奥秘。

颔联“阴阳变化藏真谛,象数精微展妙机”,强调了阴阳变化的道理是其中的真谛所在,象数的精妙之处也展现了其中的玄机。

颈联“卦象乾坤通病理,中和之道显神医”,说明卦象中的乾坤原理与病理相通,而中和之道则体现了神医的高超医术。

尾联“三才一体乾坤定,天地人和百病离”,表达了三才一体、天地人和的理念,认为只有达到这种状态,百病才会远离。

最后一联“解析内经明至理,传承瑰宝绽光辉”,点明了对《灵枢·玉版第六十》进行解析是为了明了其中的至理,同时也表达了传承这一瑰宝使其绽放光辉的愿望。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视角,深入探讨了《灵枢·玉版第六十》的内涵与价值。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玉版第六十〉解析》

《灵枢·玉版第六十》作为中医经典着作《灵枢》中的重要篇章,蕴含着深刻的医学智慧和哲学思考。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宇宙万物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深入理解这一章节。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灵枢·玉版第六十》中,我们也能看到阴阳观念的体现。例如,篇章中提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往往与人体阴阳失衡有关。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才能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与周易哲学中强调的阴阳协调、动态平衡的理念是相契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于是,一个木讷腼腆、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不仅改变了人生轨迹,也越来越吸引女孩子的关注。女生:陈着你有什么优点?陈着:人老实,话不多。发小:我觉得骗人是不对的,你现在一点都不老实。陈着:没骗!人老,实话不多。(首先声明,绝对不是作者真实经历)
言情 连载 177万字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爱种绿萝
简介:袁淼一直以为失踪许久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直到在老房子的镜子里看到他们。他们穿越了,正在逃难。之所以能在镜子里相见,是因为他们手上有面通界宝镜。袁淼通过宝镜把粮食蔬菜传递了过去,很......
言情 连载 4万字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MM豆
李念意外穿进一本名为《庶子风流》的科举文中,成了伯爵府里的嫡长孙裴少淮。原文中:男主裴少津是庶出,但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科考一道上步步高升,摘得进士科状元,风光无两。反观嫡长孙裴少淮,风流成性,恣意挥霍,因嫉妒庶弟的才华做尽荒唐事,沦为日日买醉的败家子。面对无语的剧本,裴少淮:???弟弟他性格好,学识好,气运好,为人正直,为何要嫉妒他?裴少淮决定安安分分过日子,像弟弟一样苦读诗书,参加科考,共复
言情 全本 147万字
高武纪元

高武纪元

烽仙
从南洋深海中飞起的黑龙,掀起灭世海啸……火焰魔灵毁灭一座座钢筋水泥城市,于核爆中心安然离去……域外神明试图统治整片星海……这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也是掀起生命进化狂潮的高武纪元。即将高考的武道学生李源,心怀能观想星海的奇异神宫,在这个世界艰难前行。多年以后。“我现在的飞行速度是122682米/每秒,力量爆发是……”李源在距蓝星表层约180公里的大气层中极速飞行,冰冷眸子盯着昏暗虚空尽头那条
言情 连载 90万字
神豪他儿孙满堂

神豪他儿孙满堂

冰汽水淼淼
无CP+神豪系统+养崽+渣男变身好爸爸+各种打脸+看前需要存放脑子的无脑爽文。才意识到是双周榜(哭死),扑街作者第一榜很重要(也许是唯一的榜了)所以要控制下字数,班后再日更,等申榜后看数据适当补万更。......
言情 连载 10万字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采蘑菇的老猫
秋言意气用事下,丢了狗屁似的工作,转头房东奶奶又找上门,说想要收回房子给孙子住。他只能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找可以过度的小出租屋。让秋言想不到的是,运气背到极点,人是可以掉下水井道的。让他更想不......
言情 连载 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