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她们找过去,哪怕不适合刺绣,素心、黛玉也会想办法给她们找好其他出路。
这样,黛玉她们不管售卖,只要绣娘绣了绣品,送出去让别人售卖,虽然赚的少些,但她们花的功夫也少。
后来,除了来回路费、刺绣成本,挣得银钱直接给绣娘五成,其他的又投入绣庄。
当然,黛玉给绣娘们钱多的前提是,绣娘们教投奔绣庄的姑娘们刺绣。
想着绣庄的绣娘多是孤家寡人,姑娘们也大多没有亲人依靠,黛玉拿出一部分钱,让林管家买了块地,仿着京里群芳女学的样子盖了房子,道绣庄以后给绣娘们养老,这以后,绣娘更卖力了许多。
看着绣庄的绣娘挣了钱,绣庄还给养老,江南境遇不好的绣娘纷纷来投,绣娘多了许多,又教出更多的姑娘,绣庄越发兴盛起来。
好在,绣庄没有直接开铺子买绣品,而是拿给刺绣铺子、绸缎庄售卖,或销往外地,不然,绣庄怕要遭遇好些针对。
陆青黛本想着年后南下找黛玉,只是京里有许多要安排,拖延了时间;还未待安排好,张阅也成婚离开了京城,京里实在缺人,便未能成行。
幸运的是,黛玉身边的逢春、素影、素晖是正心堂的第一批女学徒,妇科方面也早已出师。
黛玉考虑,林家也有医馆,这也不是非得群芳会才能办,便让林管家把逢春、素影、素晖几个安排去医馆做医女。
开始,医馆负责的老大夫只让她们打杂,后面逢春几个救了一个难产的妇人,母子平安,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名声就传了出去。
慢慢地,就有妇人专门来医馆招逢春几个。
逢春几个忙不过来后,就开始招学徒。
还有姑娘因家里娘亲难产而死,后来又有了后爹,过得格外艰难,知道林家医馆招医女就自己找了过来,想着不让别的孩子落到她的境地。
有时,扬州大户人家也派人来求医。
医女培养出来,人手充裕了,黛玉在村里住了些时日,却也知道村里怎样的缺医少药,还有人求到黛玉这样,便让医馆安排大夫带着学徒和医女定期去各村里义诊。
素心知道医馆走上正规,也写信让黛玉派几个医女过去,安排扬州齐家交好的医馆里,医女的好处慢慢显出来,别的地方知道后,也纷纷效仿,自觉培养起医女,还有医馆到林家的医馆求教。
江南这地方养人,也不缺各式各样的脂粉,黛玉便没想着在姑苏开。
倒是素心在京里的时候多管群芳脂粉,后来听扬州边上有个村子遭了灾,生活困难,便拿了嫁妆银子去帮他们先度过困难,派人教她们种花,安排好各家种什么花,种多少,承诺到时候派人来收。
村民们虽想着不太靠谱,可念着素心给了他们粮食,帮着他们度过难关,也咬牙种了,种的还很用心。
后来,素心也没有亏待她们,给的价格比种粮食还划算很多。
周边村子的村民看着他们种花挣了钱,也留出一些地来种花,素心看品相不错,也就都收下了。
至于做胭脂的人手,素心特意找了无家可归的女孩来做,若遇上有困难也都收留下来。
虽然中间也有起坏心的,可到底知恩图报的多些,让阴谋毁在未开始时。
两年多时间过去,扬州的脂粉铺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素心还给周边城市的脂粉铺、各地的姐妹们供货。
江南不愧鱼米之乡,姑娘、太太们用了觉得比她们往常用得好,也不管价格,一买就是十几盒,全家老少都够用了;城里家境殷实的人家,姑娘攒了零花钱,也愿意咬咬牙,在群芳脂粉买盒她们家便宜的脂粉,省着用。
脂粉铺赚了钱,黛玉、素心留足周转的,就用到正心堂和女学,南疆、北疆困难,还能支援些。
素心、黛玉她们在江南各地办女学多亏了脂粉铺提供银两。
城里学院很多,素心、黛玉就把目光放在乡下,十里一座,但有的地方村民不愿意女孩读书,黛玉出了个注意,不妨建两座学院,一座女学,一座男学,想要男学,就必须同意女学。
男学先生的话,可以让素心丈夫的齐俨去找公公江南知府,让当地秀才去当先生,就算江南文风鼎盛,多些学堂,让乡下孩子读上书也是政绩,他们不可能不同意。
果不其然,齐俨去一说,他爹就同意了。
女学的先生黛玉、素心找了林家女学的学生,其中就有甄英莲。
这么多年过去,林家女学毕业的姑娘可不少,愿意去教学的也不少,哪怕她们自己不方便,也派了身边识字的丫鬟或嬷嬷过去。
乡下男孩、女孩都缺书读,他们不让女孩读,可不是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一听能建男学,还是秀才公当先生,便立马妥协了。
只是,有的家长不忿女孩读书,下了学就让她们死命的干活,先生去家访,劝了也白劝。
好在,姑娘们都知道上学的机会难得,哪怕家里磋磨,也坚持苦学,坚持到毕业,认了字、学了手艺、懂了道理,以后不管怎样,日子都差不了;遇到怎样的磨难,都能撑过来。
楚楠说的女报,黛玉考虑了识字的多是富家姑娘和男子,办了女报,又有多少女子能看到了呢?便先按下了,打算待女学再办几年再说。
黛玉给楚楠去了封信,楚楠听了,觉得自己太急了,必须慢下来,稳下来。
不过,黛玉在心里还给楚楠提了一只兔子,楚楠大喜,忙回信道北疆苦寒,将士日子都不好过,让黛玉想着她们。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姑苏林黛玉[红楼]》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