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和她的权臣》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命太医院全力为贵妃医治,还说……”
太后斜过眼,接下话:“还说什么?”
赵嬷嬷回话:“皇上还说,若贵妃醒不来,便要整个太医院为贵妃陪葬。昨日夜里,皇上便已处置关雎宫不得力宫人,全都杖毙,连同巡视侍卫也一并换下。”
太后牵唇笑笑,情绪不明:“皇帝当真是偏爱。”
赵嬷嬷:“……”
“过刚易折,慧极必伤,强极则辱,情深不寿,”太后淡淡,“皇帝既愿用心,便由着他去罢。”
过了许久,太后侧眉问道:“还是没有启儿消息?”
赵嬷嬷面容凝结,缓缓摇了摇头。
自赵启公子下落不明后,太后和丞相纷纷派人去寻赵启公子,可眼见时日过去许久却没有赵启公子半点消息,只怕是……凶多吉少。
太后眉眼沉下:“兄长只启儿一子,启儿下落不明,兄长必定担忧。”
赵嬷嬷:“听闻苏夫人早已一病不起。”
夫人苏氏正是丞相大人妻室。
“哦?”太后道,“竟有此事?”
沉吟一瞬后,太后道:“哀家记得早前宫里有几株千年人寿,最宜滋补,固脱生津,苏夫人既病着你便替哀家走一遭,将人参送去。对了,”太后又道,“既送东西,便也送去关雎宫。”
赵嬷嬷迟疑:“太后,这人参珍贵,是您准备留着自个儿用的,送与苏夫人便罢了,送与贵妃……可是太抬举?”
若所寻常人参自不会看在眼里,可库里的几株人参是有年头的,先帝在时久病不起便是靠这人参吊着性命,苏夫人是丞相妻室自该照拂,可贵妃如何配得起这等稀罕物。
太后:“哀家身为太后,母子一场,皇帝在意的便是哀家在意的,皇帝何等看重,哀家亦何等看重,哀家身为母亲如何能眼瞧着皇帝忧心。”
赵嬷嬷接到太后眼神,颔首:“奴婢明白了。”
**
一日一日过去,转眼到了冬至。
自来大齐皇帝将祭天定在冬至这日。
天子早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并于冬至前一日巳时率百官从宣武门而出去往天坛。
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天子着十二章滚服,乘玉辇,亲临祭坛行祭祀之礼,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列队跟随,,天坛四周早已未满百姓,虽不得觐见,但瞧见如此盛景纷纷祈祷。
只见天子登上天坛时,钟鼓齐鸣,天子手持玉圭,向天行三跪九叩之礼,百官随之跪拜,百姓亦紧随其后。
待献祭后,天子亲自斟酒撒于坛前,诵读祝文,以祈求上天保佑江山永固、百姓安康。礼毕送神后,天子率百官恭送神灵后,一行队伍又从天坛进城重新进入宣武门。
因祭天仪式庄重森严,前来观礼百姓不胜其数,归程时,百姓看着浩浩荡荡队伍,询问身边人:“你们可知最近宫中之事?”
“何事?”
“自是最紧要之事,听闻宫中贵妃抱恙。”
“何止呢,听说贵妃病得极重,已昏迷十数日,皇上珍重贵妃便迁怒了太医院,说若治不好贵妃,隔一日便砍一位太医脑袋。喏,瞧着寻名医为贵妃治病的告示不已然贴了出来?”
一旁人惊讶道:“为了贵妃,皇上竟如此兴师动众?”
“旁人或许不会,那可是贵妃!容色倾城!名动长安的人物!”
“如此说来,倒显得皇上以色取人,贵妃以色侍人。”
“呸,瞎说什么,不想要脑袋了!”
“听说为了贵妃康复,太后连千年人参都给了。”
“千年人参!人参连百年都少有,贵妃娘娘竟服用的是千年人参!”
“这有什么的!但凡是为着贵妃娘娘,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你们可知晓中秋时节只因贵妃爱吃荔枝,皇上便命高凉郡将新贡荔枝送来,又是陆路又是水路,从高凉郡到长安,千里迢迢却用了短短不过两日时间,这一路上死了多少人,折了多少命,偏这只是皇上为搏贵妃一笑。与之相较,区区千年人参又算得了什么!”
“只为个女人,皇上竟重视成这般?”
“有女如此,迷惑君王,只怕不日会有灾祸。”
众人唏嘘间,又听得有人:“要我说这贵妃娘娘八成是没指望了,若能醒来早醒了,这么些时日还没消息,估计悬了。”
“正是因此才张贴皇榜,”那人抬手一指,只见招收太医为贵妃医治皇榜正张贴着,“皇上说了,只要能治好贵妃,赏黄金万两。”
这皇榜一日日张贴,却鲜少敢有人揭榜,是而这赏金也从千金涨到了万金。
“皇上如此看重贵妃,那这皇榜谁还敢接?不怕治不好贵妃掉脑袋?”
“谁说不是呢!”
想要揭皇榜,出风头,治得好还则罢了,治不好,那便是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
众人说话间只见一女子站到皇榜前,素手一抬,将张贴皇榜揭下。
不觉夜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