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其实无论是造宣纸坊也好,造端砚坊也罢,还有印书坊,其目的除了盈利挣钱,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振兴交合县的经济,充分利用整个交合县辖区内的所有劳动力,让所有人都自食其力。

只要此举一成,哪怕将来李文柏调任离开了交合,交合百姓依旧生活富足,就算遇到了灾年,也不至于饿死。因为交合县已经有了三架巨型机器,在不停的运,这三架巨型机器,便是宣纸坊、端砚坊、印书坊。

只要交合县这三样产业存在,那么交合的百姓,便永远不愁没有工做,不愁没有经济收入。

而且李文柏还给交合百姓们提升了生活保障。那便是那五项公益政令。

没钱治病怎么办?家里穷孩子养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穷困潦倒落魄街头怎么办?

交合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酿造一场人间悲剧。

有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接下来的三个月,交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场的宣纸坊和书籍用纸坊造起来,从树皮、龙须草、芦苇的根茎,到纸浆,再到成品的宣纸和书籍用纸,一道道工序,全部在草场的界河边上,每一道工序都有好几个坊。

端山周围端砚坊围了整整三圈,从端石的开采、到选料、雕刻、磨光、一直到最后的配盒,每一道工序也都有好几个坊,有些坊里甚至还有女工出现。

而印书坊也都在县城以及各个乡村里落成,吸引了无数的百姓在坊里印书做长工。

有些农户甚至在自家的田里,也种起了芦苇和龙须草,然后卖给宣纸坊。

可以说,整个交合县和各个乡村,就像是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样,所有百姓都在如火如荼地干着各自的工,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一天,但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这些工,都是按月拿月钱的,有钱拿,谁还会嫌累?

同时各个乡村的免费医馆、县城里的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都也竣工,相应的人手和检查官吏,也已经入驻其中。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福利机构,都会运转起来。

两个月后,交合县生产的端砚、改良宣纸畅销陇右,一度引起多家文房店的存货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李文柏也联系了京都的李家和几个大商行,到交合县购进端砚和改良宣纸,远销至京都和中原地区。

一时间,端砚之名响彻整个大齐,人人以用端砚为豪,甚至连皇宫里,也要了几块极品端砚,专门供雍和帝以及几位皇子公主使用。

而改良宣纸的出现,也让整个大齐原本的宣纸坊商铺纷纷关门停业。毕竟改良宣纸比起传统宣纸而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更好,书写流畅,更易储存。从今往后,宣纸不再是豪门大族的专属之物,而是真正地走向了寻常百姓之家。

与此同时,陇右的敬文斋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西北部州县的坊间,都在传言,敬文斋有特殊的印书手段,无论你要印的书多么稀有、数量要多少,敬文斋都能很快地给你印出来,而且价格也比很多书肆要便宜不少。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疑惑:“这个交合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无论是新改良宣纸还是文人爱不释手的端砚,都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交合县出来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敬文斋名声大振的背后,也有交合县的影子。

交合县在短时间内被世人熟知,这是李文柏所想不到的,也是雍和帝想不到的。

此时的京都,皇宫内。

雍和帝坐在御书房内,御案上摆放着那方极品端砚,和一叠厚厚的新改良宣纸,同时,面前还摆着几个月前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送上来的那封信,以及李文柏自己呈上来的考课。

这份考课,是李文柏自己交上来的。交合的名声实在传得有些太厉害,李文柏干脆自己把这半年的事迹讲清楚,自己坦白,才是最妥当的。

当然,随着这封考课一起送来的,还有端砚坊最新产的雕有苍龙的极品端砚。

御书房内,国子监祭酒王行之躬身站立在下首。

“王爱卿,你这门生可了不得啊。拿着那叛逆曹严和施五的家产,又是开山又是建坊的。短短半年间,一个破败的交合县,竟给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闻名遐迩。就连朕御案上的这端砚,还有这新改良的宣纸,都是他交合县送来的。”

雍和帝似乎心情很不错,说着,又拿起下面的那封孔正送来的信。

“就连交合县的监察御史,都来信夸李文柏爱民如子,是难得的好官啊。”

当初孔正的信刚送上来的时候,雍和帝看了也着实吃了一惊。

在各个乡村建设免费医馆,在县城建设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收容县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弃婴、孤儿、和乞丐。还免费给县城内外的孩子进书院蒙学识字,强制收容的未成年孤儿、乞丐和弃婴在武馆习武,成年后从军服役……

这一套一套的,不说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这想法,就足够让人赞叹此子用心纯良。“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些的。”

雍和帝不禁在心中感叹,对李文柏的印象,一下子高了不少。

雍和帝御案上的几封信,王行之也都看过,见雍和帝如此夸赞李文柏,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与有荣焉,但脸上还是很克制。

“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冠不过是做到了他为臣子、为父母官的本分罢了。”

“哈哈哈。”

雍和帝开怀大笑,好一会儿,才挥了挥手,说道:“你呀,就别替你那门生谦虚了。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他李文柏,值得朕的夸赞。”

“微臣代文柏,谢过陛下。”

王行之赶忙躬身行礼,恭敬致谢。

雍和帝点点头,想起了什么,笑道:“既如此,也该给你这门生,升升官了。要我说,也不必等这一年了。老把他困在一个小县衙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在背地里怪朕亏待了如此良臣。”

扬眉含笑,雍和帝说不出的意气风发,短短半年做出这般的政绩,他便给他一个最年轻的刺史!

见雍和帝自嘲,王行之果断选择不插嘴,只是上半身弯得更低了。

第149章交接

交合县。

时值八月,虽然已经到了夏末,但交合的天气依旧酷热难耐。与六七月不同的是,如今到了夜里,已经开始刮起微凉的秋风了。

飘香楼,一间雅间内,陈一志正和李文柏发着牢骚和抱怨。

“冠啊,你们县衙如今,和陇右几大商行都有合,端砚坊、宣纸坊、印书坊,各个都是摇钱树。在成日躲在县衙里数钱,可苦了你陈叔咯。”

陈一志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脸上佯装哀愁。

李文柏一看陈一志这样子,就知道他在打趣他,笑了笑,问道:“哦?在交合县,还有什么人能让咱们陈都尉吃苦的?陈叔说出来,若是别人理亏,小侄一定替您讨回公道。”

陈一志冷哼了一声,脸上却是无奈地笑了起来,“要告诉了你,你指不定还鸣鸣得意呢。讨回公道?得了吧。”

李文柏见陈一志如此说,心中猜到了个大概,连忙自罚了两杯清茶,又说了几句好听话,陈一志这才眉开眼笑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

陈一志端起酒杯,和李文柏敬了一杯,说道:“主要还是因为你那几个坊,动静闹得太大了,搞的全天下都知道咱们交合县造出了端砚和改良宣纸。这一两个月里啊,天天都有数不清的商队进城。若是真的商队倒也罢了,就怕遇上什么匈奴的奸细。大热的天,守城的兄弟们也都不容易,都不知道找你陈叔我抱怨了多少回了。”

“这……这确实是小侄的不是,来,陈叔小侄再自罚一杯。”

李文柏端起清茶,笑着一口饮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谍影:命令与征服

谍影:命令与征服

拉丁海十三郎
……特务处小萌新。庸人一个。啥都不懂。抓日谍就是开盲盒。雷达扫描。抓到谁就是谁。没事就搞钱……泡制假情报……搅动风云,幕后黑手,世界乱不乱,由我说了算。搞建设不行。但是搞破坏很行。打闷棍技术Lv99……于是……一个奇葩游走在黑暗中……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恨之入骨……走着走着,路好像走歪了?……
历史 连载 775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天海山
【架空历史爽文,尽量贴合原时空】人在法兰西,刚进凡尔赛,身份王太子。唯一的问题是,现任国王是路易十六,两年后就会被咔嚓……既然老爹和大臣们都靠不住,只好自己动手整顿法兰西了!先随便赚点小钱,解决困扰国家上百年的财政危机。再狠狠敲打心怀不轨、谋图夺权的贵族们。然后抄了占据大量土地不劳而获的教会。工业、科技、农业、商业齐头并进,我,就是法兰西最伟大的王太子!那一年,小英子纠结同盟大军压境,我直接端了他
历史 连载 182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亮剑:团长你给我留点

亮剑:团长你给我留点

浮云里的风
李晋重生亮剑世界,成为新一团的一名小排长,并获得了战备系统,只要打鬼子,就可以获得贡献点兑换武器和粮食。面对如此诱惑,他果断带着手下去打鬼子,武器换了一批又一批,当李云龙知道后,直接跑过来打劫。“团长
历史 连载 4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