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三轮去火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嘴唇蠕动。

马璐低声呵斥架子车上,那些立场不坚定、沉迷于低级趣味的同伴...

但大家伙都在那里扯开嗓子唱歌,倒也没人留意到马璐的怪话。

而头上裹着纱布,很肆意躺在架子车车厢里的叶小川,正一脸漠然的盯着沿途的沟壑看。

冬天的陕北,实在是太荒凉了!

沟壑里只有积雪,见不到潺潺流水。

而远处荒芜的塬上,连一棵树都没有,绝对算得上是寸草不生。

黄褐色的山崖下,分布着一排又一排的窑洞,有集中居住的,其中也有三三两两的散户。

那些窑洞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砌,再填充以黄土修建而成。

灰扑扑的。

与周围的山坡、土塬融为一体,让人看上过去,总有一丝凄凉涌上心头。

像这种石窑,其实还算得上是稍微奢华一点的建筑了。

有更多的土窑,其实就是在山崖下直接掏出来的,要是不仔细看的话,真还很难让人相信:在那里,居然还藏着一户人家...

没有鸡叫,没有鸟鸣。

只有偶尔飘散的袅袅炊烟,才预示着,这里,将是叶小川接下来要待好几年的地方。

哎!

没想到,先前沿着国道走的时候,大家伙都已经觉得陕北很贫瘠了。

如今翻过几道梁,来的到三十里铺生产队的地界上之后。

这才发现,自己将要生活的地方,竟然荒凉至斯...

“啪!”

“吁---”

响鞭一甩,老柳头嘴里一声呼啸,“知青同志们!准备下车,咱到地方哩!”

这次老柳头,是直接把挪车赶到了三十里铺生产队知青安置点门口。

早就听见响动老少婆娘,大姑娘、半大小子,还有不少汉子。

纷纷扎堆在知青安置点外面的斜坡下,对着这批新来的知青平头论足。

这也是“猫冬”的陕北乡亲们,为数不多的消遣娱乐活动了。

“哟,你看那小伙子长得方方正正的,还挺耐看!”

“你说国字脸那个呀,我听说那人是四九城来的小伙子,恐怕你家秀秀高攀不上...嘻嘻。”

“凤凤娘,你说甚咧!我家秀秀没那好命,难道你家凤凤就能贴得住?”

秀秀娘的反击,显然非常凌厉!

她没说对方的女儿,会不会主动朝着那些男知青贴上去。

而是说即便贴上去了,也贴不住...就跟城里那种没抹水泥的瓷砖片片一样的,“啪嗒”一声也会掉下来。

凤凤娘正准备反唇相讥,却又忽然满是惊异地叫了起来:“呀,那个女子可真富态!这个好,多喜庆啊!”

“对呀,这個女子脸盘子宽,水灵灵的,富态!像以前庄上的地主婆。”

“哟,看看,大家都看看!那个女知青腰粗屁股大,要说我看呐,一准能生双胞胎。”

“应该能!你看她那对...鼓鼓囔囔的...啧啧啧,不但能生双胞胎,而且以后生下来的娃,口粮多得很!可能都吃不完哩。”

“得了吧,看看就好,流甚哈喇子?这批知青,大部分都是四九城来的,咱们庄上的后生,高攀不起!”

“有甚高攀不起的?”

当场就有人不服气了,“伱没听说刘家庄那边,不就有一个女知青,嫁给了他们庄上贫农组长儿子么?

我听说啊,这批知青里面也有一个女知青出身不太好,咱家是甚成分,她能嫁到咱这种成分家里,是她的福分哩!”

“啊呸!旦旦娘,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吧?人家成分再高,也不可能嫁给你家那个,鼻涕流的2尺长的儿!”

“嘘...莫嚷嚷!大家快看!”

就在此时,头上裹着雪白纱布的叶小川从车厢里慢慢起身,正准备下车。

“哟...这是甚!来插队的知青里面,居然还带着病号?”

“完球咧!这肯定是一个光会分口粮,却干不了活的...白瞎了那么高的个子。”

“可不是嘛,这下子,咱们生产队可又亏大发了!”

陕北人说话嗓门大。

就像秦腔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吼出来的一样。

他们的平头论足,尽数飘到叶小川的耳朵里。

叶小川:“.......?”

我,我刚来好不好,吃谁家的粮食了?

知青们在忙着卸车,乡亲们在忙着对他们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但却没人上前帮忙。

今天的知青安置点门口,不仅有来看热闹的生产队社员,其实三十里铺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也在其中。

只是她也忙着看热闹,却并不站出来喝止社员们胡闹...麻木了,习惯了。

再说了!

社员们一天到晚累得个半死,却只能吃个半饱,日子已经如此艰难。

还不能让大家伙说几句闲话,让大家乐呵乐呵?

现在的风气,变了,大家伙对知青的看法已经不同往日。

其实要是搁在以前的话。

有知青到来,整个生产队不管男女老幼都会穿的一抹溜光,敲锣打鼓。

甚至是扭着秧歌、踩着高跷夹道欢迎那些插队知青。

但,现在么...

“呀!新来的同学们,你们好啊!”

三十里铺生产队的干部们,没有出面,对新来的知青表示欢迎。

但是知青安置点里面的两位知青队长,却不得不站出来表态:“同学们,辛苦了!来来来,进屋进屋。”

“呀,那位女同学,你的身子骨弱,把行李放下吧,来来来,我来帮你提...”

这个知青安置点,建于刚刚兴起上山下乡初期。

那时候县里很重视知青们的生活起居,公社因此拨有专款,生产队又自筹了一些资金。

然后组织社员们出义务工,不分白天黑夜的拼命干,才建立起来的这座知青安置点。

大家伙那时候,很是期待那些知识青年,前来改变整个村子里的贫穷落后的面貌。

因此大家干起活来一个个干劲十足,非常非常的用心。

最终三十里铺这座知青安置点,不出意料的,修建的非常不错!

一溜6孔石窑齐齐展展。

窑洞门口的院坝,平整的一抹溜光。

其中2间窑洞归女知青住,另一头的2间归男知青。

中间则空余2间,1间用来作为大家共同的活动室、学习室,另一间则用来作为知青们的集体厨房。

毕竟在陕北冬天的时候,可以一边烧炕一边顺带做饭。

但到了夏天可不行!

所以三十里铺生产队,当时还非常贴心的,专门给知青们修建了一间集体厨房。

等到新来的知青把行李放好,还没来得及和老知青们进行交流。

此时妇女队长推门而入,对着大家一摆手,“知青同志们,请跟我走吧!”

熊英问,“领导,让我们干嘛去呀?”

“当然是商量着怎么分口粮啊...难道你们这些知青同志,不需要动用我们生产队的粮食?那可就太好...咳咳咳,算了,走吧!”

妇女队长撂下句酸枣枝一般的怪味话,然后径直转身走了。

马璐赶紧迎上去,“哎,马上就来,妇女队长同志,谢谢你专程来通知我们,谢谢你这个灰葛炮。”

妇女队长一听,猛然驻足!

小说推荐:【笔趣阁】《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她是S级哨兵们的白月光圣女》《游戏搞到一个亿》《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被首座抛弃之后》《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嫁给铁哥们》《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工具超人
一个吃货,穿越到缺衣少吃的年代,努力做一个有吃有喝的俗人。合理党,暴戾少,智商在线,无诸天、无双穿、无系统、无种植空间,只有一个能饿死老鼠的随身仓库。不复制、不黏贴、不抄袭、纯手打,非工作室出品,慢节奏,符合年代特征的日常文。除了金手指,争取其他内容都能经得起推敲,欢迎理性、友好指教。
都市 连载 180万字
双穿年代

双穿年代

中帝人
这是一本从现代到年代互穿的故事。有《四合院》背景,但几乎没有戾气。主打轻松、生活和年代感。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都市 连载 28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恋上尘世美
读者:我想看的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年代文,而不是一味的四合院里琐碎闲杂。作者:点击右下角,进入阅读模式,请慢慢品鉴,不好看的地方不花点。读者:你休想骗我,太多千篇一律,审“美”疲劳了。其他读者:先看再说,如果难以下咽,咱们就一块“劝劝”作者,惯着他了!作者歪嘴一笑:本书读者分为了两种,一种觉得书写的很好看,另一种感觉前面的人在撒谎,明明是非常好看,逻辑合理,更新超稳,从不水文,够肥可宰……极小部分
都市 连载 543万字
重返1973农村日常

重返1973农村日常

安然入睡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在连续奖励自己六次后,猝死穿越重生1973年做知青。这里有从未刷过牙的朴实老汉,也有奸猾似鬼的二流子,还有美貌、但满口方言的小媳妇儿。
都市 连载 462万字
万族之劫

万族之劫

老鹰吃小鸡
我是这诸天万族的劫!《全球高武》和《万族之劫》前五册实体书出版了,天猫、当当、京东都有售,喜欢的可以去看看,谢谢大家支持!
都市 连载 13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