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郎君留步,郎君观察入微、见微知著,仅凭言语就破得一件命案真乃大才也。”

李县尉见杨清准备离开连忙上前拦住。

李县尉起先虽恼怒杨清推翻他的判断让他失了颜面,特别是还有那位夫人在此,但他也并非小肚鸡肠之人,若无这位郎君出来说破真相,他岂不是放过了一名杀人犯,这不符合他的为官原则。

而且现在被他人说清了真相总比过后被人查明要好得多,否则一个处事不明、昏庸无能的名声恐怕是逃不掉的。毕竟现场之人是知道本官出自尽的判断是正常的,这个案子只是恰好遇到杨郎君这样的奇才才能如此快速地侦破,故而他从内心是很感激杨清的。

更何况,国家经过两场大败后,先帝从天下四方纠合的智能之士病的病死、战的战死,可以说这几年汉室人才损失太严重了。因此诸葛丞相一再下令让各级官员都要尽全力选贤任能,迅速为国家举荐和培养一批人才,充实朝廷的官员队伍。

可是大汉现在只有一州之地,户数、人口就那么多,人才又多集中在世家大族家里,先帝和丞相入蜀之后已经挖掘出了一大批才俊,到如今哪还有多少才能卓绝之辈散落于野。

不过今时今日倒让本官发现了一位青年才俊,举荐上去也是大功一件,不过还得观察些时日,起码得把此人的底细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再做计较。

“县尉过誉了,清不过先县尉一步到了案发现场,多观察了些时候,这才侥幸看出了端倪,实在是当不得县尉如此称赞。”

杨清谦虚地回道。

杨清看到了原先这位李县尉在自己出言阻拦时脸色不好,现在看起来倒也是个大度的人。

李县尉听到杨清的谦虚之语,脸色更是轻松柔和了,,暗暗赞道:“年纪轻轻破得大案却不居功自傲,为人谦退有礼,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不过自己的确是察看的时间没有杨清久,哎呀,说不得本官再多看看也能发现几分端倪,就算不能如他这般干净利落地破案,但自杀还是他杀应该还是能够决断出来的。嗯,应该可以。”

李县尉给自己找补了几分,心情更顺畅了。

“郎君过谦了,只凭借几处蛛丝马迹就能明了案件真相,本官自问是做不到的。”

李县尉左手握着杨清的手腕,右手捻了捻自己颌下的三寸胡须,颇为激动道。

旁边的属吏和众村民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杨清,这等干净利落的断案方式他们也是从未见到过,三言两语就把案给破了,而且凶手一未被过堂、二未被用刑自己就主动招供了,狡辩都不带的。这种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丝合缝的证据将命案查明的震撼远不是刑讯逼供所能比拟的,故而杨清能引得众人的崇拜,这件事恐怕也会是现场见证诸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谈资。

杨清也只得继续恭敬行礼,连说过誉了。

“杨郎君看来不是本村人氏吧?”

李县尉听得杨清说话不似蜀郡的口音,很是好奇他的身份。

“清乃江州人氏,一路游历而来,正欲进城,在此村歇脚,未曾想遇到这等事。”

杨清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正好,本官就要返城,你何不与本官一起赶路,也好有个照应。”

“这...那就多谢县尉了。”

人家堂堂都畿所在县的县尉给面子,杨清也不好推辞。

李县尉点了点头:“甚好,来人将人犯陈三押解在队伍中间,启程回衙。”

至于贵人车队早在陈三跪下认罪不久后就走了,自是不与他们一路,这让这位李县尉好是一阵儿失落。不过他转念一想,今日自己的表现虽算不得好但也算中规中矩,倒不如留一个平淡的印象。若再上赶着前去相随,显得谄媚不说,自己今日的缺点怕也会放大几分。

李县尉向陈家村众人做了个交代,杨清也特意向刘老丈拜谢别,一行人沿着来时道路向着成都城行进。

归途中,县尉李瑜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应李瑜所邀,杨清也骑马陪伴在他身侧。在江州时,杨清也已觅得机会学会了骑马,故而此时并未露怯出丑。

“明之,不知你治何经典?”

李瑜询问道。

两人已经互相通报了名字,杨清的表字自然是他自己所取,清者明也,名和字相辅相成符合表字的取法。

李瑜见杨清一身布衣,大概是个寒门黔首出身,虽不会就此看低于他,但对其的考究得更加详细了。万一此人只是在刑名一道上略有天赋,于其他地方并无才干,那对此人的后面的计较就得变上一变了。

这也怪不得李瑜如此慎重,因为这个时代的书籍和知识大多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教育往往是以家学传授,人才也往往出自彼辈。寒门或者说黔首百姓中虽也会出些才高智绝的人才,但这毕竟是少数。故而李瑜有此一问,想探究杨清的学识。

“清出自寒微,未曾专治经典,只是听得老师传授过几句圣人学问。”

开玩笑,他懂什么经义,后世大学阶段以下也不教授这个啊,后世能称得上通经治典的怕也是一些教授学者级中的高明人物。四书五经他也学过一点但怎敢在人面前言“治”,故而说得模棱两可,不过也算真实,先秦诸贤的学问高中大学还是学过一些的,但也只在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的层面。

“哦,不知令师是哪位大贤?”

李瑜客气地问道。

“家师只是个山野老人,清也只是有机会在他老人家面前聆听了五年教诲,胡乱看过一些四书五经,老庄管韩,学了些天文地理、兵农战策、火候丹诀之类的,倒是未治经典,让县尉见笑了。”

杨清开始了打造人设的第一步—胡诌一个高深莫测的隐士大贤做师傅,一来显得自己不是常人,二来也可以解释一些自己后世的知识。

额,见笑,见什么笑,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好吧,这些学识自己只能听懂一半是什么,另一半自己都还未听懂是何学问,这小子该不会是在某面前显摆自己的学问吧。

李瑜不由带着怀疑和委屈的目光向杨清望去,杨清也不知道这位李县尉这是什么表情,只得无辜地回望过去。

嗯,看来是我想多了,多么单纯而又真诚的眼睛,李瑜啊李瑜,难道你的心灵经过宦海沉浮多年已变得这么不堪了,怎么会怀疑这至诚后辈的心思。

“原来尊师竟然是位隐士高人、饱学鸿儒,看来明之所学非小啊。”

李瑜又道:“只是明之,五经我还知晓,但四书、火候和丹诀是什么学问,某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额,四书是家师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经典的合称,家师又将四书常与五经并称。至于火候丹诀则是修仙问道的诀窍。”

杨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令师真是天下奇才啊,不知令师在何处,我可以请族中长辈向朝廷举荐,为令师授官。”

合称四书五经,妙啊!火候丹诀一听就很玄妙,不愧是山野逸士。

杨清回谢道:“多谢县尉好意,家师隐居多年并无出仕之心,清离开江州之前,他老人家已经外出云游不知去处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这位老师在哪,没骗人。

“唉,那真是可惜,这等高人竟不能为朝廷所用,真乃国家之不幸也。”

对上了,这才符合隐逸高人的做派,听说诸葛丞相当年在襄阳求学的老师们也是这般不愿出仕。不过幸好老师不在徒弟在,这位杨明之看来学的本事也是不少的,如果此人能为国家所用也是极好的。

两人一路上继续谈天说地,一个是家学渊源、经义精深,一个是见多识广、观点独特,倒也相谈甚欢。凭借着后世的知识和见识,杨清不经意间展现出对儒道法等诸家学问的独特见解也令李瑜耳目一新,他又捡了些能说的、好理解的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说给李瑜听,更令李瑜赞叹不已。

“杨清果然得到高人传授学问,不过经义看来他的确是没有细细研之,好多典故他竟然都不知道。此人学问一个精字恐怕现在还称不上,不过一个博字是名副其实的。”

经过两人后面交谈学问,李瑜最后一丝怀疑终于散去。

“明之,看,那就是成都城。”

原来,众人已然到了成都城下。

望着那雄伟的城墙和高大的城门,杨清知道自己终于来到了季汉的心脉所在,纵使他是后世之人也不由感到心潮澎湃。不,恐怕后世之人来到此地想到会见到那些历史长河中传唱不已的人物,心潮起伏才是正常的吧。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季汉当兴》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重生西班牙

重生西班牙

二氧硅
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欧洲新时代,半岛硝烟的西班牙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历史 连载 35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谷扇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历史 连载 47万字
蝉动

蝉动

江苏棹子
私家侦探左重回到过去,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外号笑面虎,擅长背后一刀,精通玉座金佛原理,斯蒂庞克定式。
历史 连载 613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明珠娘子

明珠娘子

八宝豆沙包
谁都没想到,骠骑大将军府大娘子顾明珠会在曲江宴上丢了嫁入皇家的赐婚,谁不知道那可是她用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才能得来的机会,却偏偏被她自己弄丢了。人人都猜测,依着顾大娘子的性子,只怕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女主很凶残很凶残很凶残,前方高能预警……标签弃妇爽文
历史 连载 199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