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为天下师》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第11章科学方法论

经过朱标这么一解释,众人把文章内容和许北那句对科学的阐述联系起来,原本困惑的地方一下子霍然开朗。

他们也不禁对朱标颇为佩服起来。

这些士子并非蠢人,倒也不是自己看不懂文章,只是长期接受儒家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他们已经接受了儒家视角叙事方式,陡然接收到科学这样简单稳固的逻辑思维,一下子很难转变过来。

朱标毕竟是太子,每日接触的都是复杂的国家事务,长期锻炼下他的思维比常人更加深远全面,所以能比众人更快理解科学的意味。

但其实文章有的地方,他也还没看明白。

文章最后,借由对空气相关规律的发现,还引申到了一个叫做气压的概念,甚至声称这或许能解释风形成的原因。

可惜这一段叙述不多,朱标也没太看明白这怎么就跟风有关系了,所谓气压的概念他更是还没理解。

“私人以为,这篇文章之精髓,或许在其提出的科学方法论。

即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当然这只是在下浅见,诸位权且一听。”

朱标收起报纸,拱手朝着众人说出最后一句话,就向着上次的那酒楼去了。

如果许良听到了朱标的看法,一定会给他点个大大的赞。

没错,科学体系的根基,一定是科学方法论。

只有经过实验法验证出来的,才是绝对无懈可击的真理。

一般的人看在眼里的或许只是空气原理本身,但是聪明人所看到的东西,一定是这种迥异于时代的科学思维方法。

朱标就是这种聪明人,领会到一些科学思维的妙处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些小看这所谓的科学了。

许良这歪门邪道,并不像表面那么可笑和简单。

看似简单浅显的论证方法,看似怪异的实验法,一切都那么浅显直白,直白到让人一眼就看到底。

但就是这么直白的东西却偏偏让人无法辩驳,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坚不可摧。

通过这样方法论得出来的结论,那必然构成如钢铁一般的逻辑链。

他觉得许良这个人越来越有意思了,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总能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来。

看来除了报纸之外,自己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许良,也有必要多了解一下这所谓科学。

当朱标踏入酒楼,传入耳朵里的是士子书生们吵哄哄的声音。

他们正在激烈的议论,争辩,抨击着什么,一个个挥舞着报纸面红耳赤。

看来之前这里就已经讨论过这个文章了。

和外面的几个书生不同,这里的人却多得很,研究个文章还是不难,基本上都明白了所谓热气球的科学原理。

“如此看来,这科学确有可取之处啊,只对一个常见的日常现象进行观察论证,最后竟能实现载人飞天之事,谁能想到如此奇妙的事情,背后的原理竟是这般简单,就藏在我们日日所见之中!”

“哼,什么可取,哪里可取了?我看这文章通篇牵强附会胡言乱语,兄台居然信了这等东西,实在是令人看轻!”

“没错,何为气,我儒学代代先贤早有解释,那许良所谓空气之说,也只是印证我儒学先贤之论罢了!”

“有道理,历代先贤对气的表述有区别,但本意相同,气为万物生源,演化众生万物,那么万物本源有飞天的能力也不奇怪,许良这理论反而更加说明儒家先贤的正确!”

酒楼声音之激烈令人心惊,有的人摇头不语,有的人皱眉思索,但更多的人却对报纸文章视若仇寇。

朱标走到角落,叫上酒菜后,就默不声的观察着众人议论。

他对现在所见的一切并不意外,因为他本身就是儒生,自然也对儒生的反应感同身受。

实际上在看到这篇头版文章后,朱标第一反应是本能的抗拒。

许良所谓的空气结论,实际上是在争夺对“气”的解释权。

许良所说的“空气”,和儒家的“气”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儿暂且不说,但是儒家士人是很容易把两者混为一谈的。

甚至有心人即使明知不是一回事,也会当成一回事儿,然后借此对许良和科学进行攻击。

思想上的争论都是非此即彼,无法兼容,不是你对就是我对,承认你就是否认自己。

如果认同了许良的空气论,那么儒家该如何自处?

儒家先贤对“气”的解释是对还是错?

世人是该听科学的,还是听儒学的?

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气”,但背后意味着的是对世界万物的定义权。

无论是哪一方只要赢了一次,那么他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定义更多的东西。

古往今来的思想斗争,往往为了一个细微问题就能争得头破血流,根本逻辑就在于此。

而到了现在,当这篇文章发表出来,不管许良有没有那个意思,儒家士人都本能把自己置于被挑战者的位置之上,那自然要对科学这个挑战者口诛笔伐!

朱标毕竟是太子,学术思想上的事情他是不会过于代入的。

儒家有儒家的立场,太子有太子的立场,一个太子不至于去给儒家冲锋陷阵。

所以他对科学仅仅也只有一点本能的抗拒,没有学术立场上的偏见,反而能更客观的看待科学。

而现在在场的这些儒生士子,一个个喊的震天响,但让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反驳文章他们也说不出来,只能做无端的指责罢了。

朱标忍不住感叹,北边的学术水平还是低了些,若是换成南方士子,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大堆攻击角度。

望着搁在桌上的报纸,朱标笑着摇了摇头。

这篇文章发出来,怕是戳了儒家的肺管子了,为了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它一定会疯狂的攻击许良这所谓的科学思想。

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思想能够挑战儒家了,而现在这个科学显得未免稚嫩。

所幸现在《关中周报》只覆盖了西安府发行,能接触到的儒生士子也都是西安府的,许良也只需要面对西安府一地儒生的压力。

这样的文章,如果发向陕西全境,或者整个大明全境的话,那才叫真的点火药桶。

许良这家伙一心要宣扬这个科学思想,他有这个心里准备面对未来的狂风骤雨吗?

朱标只要稍微想想那个场面都会觉得可怕,许良这小身板,哪里经得住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哦。

地狱逃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夜深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历史 连载 255万字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东辰缘修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历史 连载 399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远征士兵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历史有如果……如果中国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那将会发生什么?缅甸、中途岛、瓜...
历史 连载 388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不吃葱花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历史 连载 178万字
秦吏

秦吏

七月新番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
历史 连载 5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