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就这样,刘贺依靠皇权、民心和新军这三件利器,将世家大族彻底压服了下去。

在驿站和亭卒快马加鞭之下,刘贺在大朝议上的变法决心,再次以诏令的形式下发到了大汉各郡国。

《长安月报》更是抓住了机会,连篇累牍,一连登载了数百篇关于新政的记事文。

原来的《长安月报》是一月两期,现在则是一月六期。每期的《长安月报》一印出来,也会由亭卒快马送到关东各郡国。

三五天之内,纵使是远离长安的广陵国和交趾郡,也能读到这新鲜出炉的《长安月饼》。

如今,长安城里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专门靠给《长安月报》写记事文为生。

这个群体中既有热衷新政的微末官吏,也有想当君子儒的儒生,甚至还有识字不多的贩夫走卒。

不管是何人,一个字值两钱,一个月写个两三篇的记事文,赚到的钱就足够养家糊口了。

登载出来的记事文依旧通俗易懂,紧跟时事,绝不会有半分的佶屈聱牙。

那一篇篇的记事文读下来,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了解朝堂局势:

《昌邑郎队率惊眉其人》《咸亨酒肆诞生始末》《庶民的胜利》《土地兼并不可取》……

《不管是循吏还是酷吏,实心任事就是好官吏》《变法好,变法好,百姓能吃饱》《平陵县新风》……

《大汉好男儿何处去,自然投军去》《科举之风》……

在这些记事文的大事宣扬之下,革故鼎新的变法之风,终于从未央宫席吹了出来,席卷天下,成为了大汉新风尚。

这就是刘贺的高明之处。

在新政推行之前,声势先不要太大,因为风吹得再大,也可能得不到百姓的理解。

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朝堂上的动荡不如果不和百姓的切身利益产生关联,他们是没有心思关切此事的,更别说投身其中了。

如今的几轮新政下来,寒门庶民都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这些记事文的宣扬鼓动,新政变法就与庶民百姓挂上了钩。

一时之间,街头巷尾,人人都在热议此事。

当一件事情在占人口大多数的阶层中形成风气时,自然而然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潮流,进而吸引许多非本阶层的人参与其中。

开始的时候,只有庶民百姓热衷谈论新政,到了后来,世家大族也开始热衷谈论新政。

尤其是世家大族中的年轻人,更是以年轻的天子为楷模,终日将“革故鼎新”“富民强汉”“争当君子儒”这些话挂在嘴边。

而且还不仅是在口头上谈论,这些世家大族的年轻人还亲自投身其中,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拥护。

叛离家族,主动投军,前往边郡戍边;因父兄不支持新政,与之彻底决裂,另立门户;更有甚者,继承家业之后,将半数家訾捐出,充做国用……

大汉上下都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风气中。这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直追百家争鸣的时代。

其实,不只是世家大族的年轻人,就是世家大族中那些最老奸巨猾的家主,也开始顺着天子新政的思路寻找可乘之机。

既然这新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反抗只有死路一条,那唯有仔细寻找到生发的机会,才有可能从中获利。

于是,这些深居高门大院之后的“老麻雀们”终日聚在一起,彻夜苦读天子的诏令和《长安月报》的记事文……

很快,还就真的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发的路子。

他们从这次名副其实的“大朝议”中,找到了天子说的这样的几句话。

“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寒门庶民,想要获得更多的田地……”

“朕可以给你们指一条明路,那就是到大汉之外去拿……”

“西域、西域以西、大秦、交趾、高丽、倭国……总有一日,汉旗会插满天下!”

“老麻雀们”从来没有听任何一个天子说过这样的话,甚至没有听任何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他们从中看清楚了一件事情,明白天子是要让他们到大汉之外去寻找土地、机会和财富。

而后,在不断的打探之下,“老麻雀们”通过自己在朝堂中的人脉,获得了更多有用的消息。

工官正在会稽郡如火如荼地整修大型造船坊,大司农从南方的郁林郡和苍梧郡购入造船木料。

这些造船坊要造一种与楼船不同的大船,专门用来出海:不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而是要向深不见底的汪洋驶去。

消息不胫而走,又从巨室大族蔓延到了寒门庶民。不管是何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觉得有一些骇然。

当他们确切地得知工官督造的大船叫做“蓬莱横帆船”的时候,甚至一度以为天子要效仿历代先君,寻仙问药。

在五花八门的谣言汹汹而起的时候,《长安月报》上的记事文给他们解了惑。

整个七月,《长安月报》上刊登的记事文全都和“出洋远航”有关系。

《蓬莱揭秘》《倭国自古乃大汉王土》《不仅有王土,亦有王海》《扶桑之东,自有仙山》……

《天圆地方或地圆天方》《何为地球》《天之心在日不在地》《黄金香料,生财之道》《男儿何不出海》……

在这些记事文的狂轰滥炸之下,大汉百姓终于看懂了,天子不是要寻访仙山,而是要出海做买卖。

香料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是黄金是什么,他们是明白的。

更何况,天子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总能想出许多生钱的法子。

跟着天子后面走,就一定有钱赚。

当穷人和富人四处寻找“出海”赚钱的路子时,水衡都尉贡禹就将这条路子送到了眼前。

水衡都尉开设了一个名为“东扶桑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号。

“股份有限公司”又是一个新鲜的词,普天之下,除了刘贺这个天子,再无人能发明这个玩意儿。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关注这个新事物,不少机灵的好事之徒对其趋之若鹜。

这东扶桑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在北城郭一处新腾空出来的府衙里。

门外的告亭里上贴着这商号运作的成制,零零总总起码数百条。

密密麻麻的汉隶群蚁排衙,记忆让人头昏眼花。

《东扶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条例》中那层出不穷的新鲜字眼,让最聪明的豪猾和百姓都看得云山雾罩。

何为有限责任,何为大汉所有,何为独家经营权,何为殖民贸易……都是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没有浇灭人们的热情,因为他们能看懂了里面最重要的那些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凤子君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历史 连载 35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黄天秩序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历史 连载 238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陈氏刀客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历史 连载 64万字
抗战之火线精英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分享书籍抗战之火线精英作者:九耳猫
历史 连载 46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