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年前为筹西北赏功银,大顺监国陆文宗命西北数省各自筹银。

谕令颁下后,陕西巡抚张国柱、甘肃巡抚汪兆龄、宁夏巡抚赵忠义、青海巡抚辛思忠便竭力筹措此赏功银,然西北地方贫瘠,百姓无有积蓄,行营又严禁摊派百姓,不得已四位封疆便将目光统一放在了境内乡绅头上。

腊月后,陕西巡抚张国柱第一个动手,“布州县官吏,毒掠缙绅”,为了获得更多缙绅藏银,张国柱命人张榜公示,鼓励百姓密告大户富户藏银,所得者十分之一赏告发者。

又命组建清乡队,每县一百至两百人,对凡土地过千亩,或产业店铺过三家者定下捐输比例,或五抽一,或四抽一。若有不交者,清乡队即抄没其家。敢于抗拒者,则调大兵捕杀之。

深知监国心念贫民,张国柱又命清乡队成员多以贫民、无地佃农为主,此举令得贫苦农民除参军之外,又得一条为大顺“体制”之路,不仅极大巩固加强了大顺于地方的统治,也极大打击了陕西境内的土豪乡绅。

在顺军平定西北的强大声势下,土豪乡绅不敢反抗,其家族势力被大大削弱,难以再同前明时一样左右地方,形成地方一霸。

甘肃巡抚汪兆龄参加大西军之前虽是举人士绅阶级,然深恶此阶级害民残民,因而在四川时便曾劝张献忠杀尽地主士绅,归降大顺后,此念依旧不改。

汪于固原召集官员公议,会上公然称“缙绅皆无道之人,不可同情”,随后便令前降清士绅以官职大小定输银多寡,多者六七成,少者二三成。有曾造成顺军伤亡的降清士绅,更是派兵直接抄杀其家,家产皆没入府库。

为了更好更快更方便的完成监国所定任务,又为彻底清除士绅土豪于乡野势力,汪兆龄更是私设甘肃催收司,以原西军降卒四千余人为催军,分遣各地。

催军一至,立时从地方手中拿取名单,以拷掠方式拿来名单中人,迫其出饷。

汪所定拷掠者以万历四十年后乡绅科目为断,即万历四十年后有功名在身者,全省计270余家。

催军更有若干刑具,除基本夹桚外,又有铁梨花、吕公绦、红绣鞋等物。

诸般手段轮番上阵,使被拷掠者叫苦不已,纷纷捐输交饷。

固原有大户两三家不肯交饷,串连谋反,举乡兵两三千人合计县城。知县周某率人坚守,命往省城求援。

汪兆龄急请驻甘肃的第十一军艾能奇出兵进剿,斩杀作乱乡兵千余,诛杀为首者上百。

汪兆龄深恨大户不为国家出力,反而聚众作乱,密令催军将第十一军俘虏的上千人尽行扑杀,惨不可言。

此事被原西营礼部尚书、现任大顺西北巡阅使的吴继善得知后,因其原就与汪兆龄不合,反对其对地主阶级大杀特杀的政策,因此上书行营揭发汪兆龄乱杀无辜事。

弹章送至,监国陆文宗阅后,提笔批:“知道了。”

又命颁口谕于汪兆龄,谓:“历来西北之乱多为地方势大者,此类人等若能严守华夷大防,忠于民族,当行招抚器重,委以官职,使之参与我大顺国事。反之,当严行打击,能杀头者不使其牢狱,能牢狱者不使其在家。”

“自古治国,首治豪强,监国圣明。”

得到监国明示后,汪兆龄立时变本加厉于甘肃推行一些官员眼中的激进之举,虽死者甚多,然地方却是秩序清明,民生恢复极快。

宁夏巡抚赵忠义同青海巡抚辛思者都是带兵之人,不仅有地方治理之权,更有统兵提调之权,奉谕筹银后,赵忠义即命兵丁逼索乡绅,名曰“纳饷”。又命将不肯纳饷的乡绅解入大狱,毁其坊匾,烧其田契,分其屋产,“凡无地者分地之后,皆免三年税。”

青海巡抚辛思忠则多令部将持符巡省境,勒土官捐饷,迫僧官积蓄,横暴异常,然所得也是四省最多。

率军收复河套地区的顺军大将高一功虽没有得到筹银任务,但于五原置城期间,张官置吏,四出赴任,旬日间遍于两套。

又派精骑略行两套,追索蒙古部落大小酋长,少者千金,多者万金。有不能献金银者,追其牛羊过半。敢于抗拒者,刀兵相加。

五原知府、顺监国族侄陆义良上任后,“陽言蠲赀租,刑逼乡官,渐及富户,谓之追饷”。

追饷最重者无疑西安城。

西安为西北中心,聚集大量前明士绅官员,此帮人等九成降清,有汉奸之罪。

甘陕总督孟乔芳奉监国谕,召此等士绅,先是痛斥这帮人等从前罪过,尔后要他们戴罪立功。

言:“西北刚经大乱,想要大治,必须钱粮。国家初立,一穷二白,正是尔等赎罪之时。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两者都不出者,分明视我大顺为贼寇。既是敌非友,则断然处置矣。”

在孟乔芳的威逼下,西安城中富户迫于压力,纷纷解囊。

一时之间,西北四省处处捐输追赃,大顺所任官吏皆以输银竞比,原定西北赏功银三百余万两不足半月便凑齐,追赃之风尤在继续,部分地区出现为追赃而灭门之事。

原西营吏部尚书、大顺西北安抚使胡默上书,请停追赃之风,以免重蹈永昌元年旧事。

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兵政府尚书陆之祺等人也认为此风不可继续滋长,也不当再行蔓延,因为当年永昌皇帝退出北京与追赃之事有莫大干系。

“永昌元年失败之事,根源乃轻敌满洲,非士绅。前番永昌皇帝于北京追赃也无不妥,概历年以来前明士绅官员所得,非盗上即剥下,无一合法所得。倘若不行追赃,便是默认此类人等财富合法,他等若合法,我大顺便不合法也!”

已经班师回京至潼关的陆四无意停止西北四省追赃助饷之事,在他看来在满洲大敌已亡,北方已经统一的情况下,追赃助饷实际是巩固大顺根本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好的时机。

但也颁下谕令,命各地注意“尺度”,不要乱杀人。无论是追赃还是助饷,都要“师出有名”,有理有据,不可胡乱捏造,肆意害人性命。

在潼关,陆四接见了一百多名西北各地往京师赴考的士子,这帮人有举人,有秀才,但亦有许多无功名之人。

去年左辅顾君恩建议大顺恢复科举,陆四采纳,却命开恩科,要天下人皆来考。

此天下人非天下读书人,而是天下人。

“识字者,有见解者,有能者,都可来考。大顺用人,不拘一格。”

潼关城楼下,陆四见赴京赶考的士子中有一人穿得单薄,于寒风中冻得面红耳赤,不禁解下自己的貂袄上前披在此人身上,随口问对方姓名。

“学生于成龙。”

没想大顺监国竟解貂袄于己的于成龙激动的跪伏于地。

小说推荐:【笔趣推文】《红楼之平阳赋》《超时空快递》《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斗罗:七杀惊绝世》《白衣披甲》《官人官色》【全本书屋】《落崖三载后》《被首座抛弃之后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在美利坚当大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风随流云
这是一个考上大学就能鱼跃龙门的时代,这是一个处处风口飞上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还有纯洁不渝、真挚感情的时代;只不过李野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却被劝着放弃高考进厂打螺丝;“反正你也考不上,就死了这条心吧!”“我堂堂二本冲刺型选手会考不上?那岂不是辜负了那么多年体育老师的教导?”群号:QQ905492509
都市 连载 245万字
重返1973农村日常

重返1973农村日常

安然入睡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在连续奖励自己六次后,猝死穿越重生1973年做知青。这里有从未刷过牙的朴实老汉,也有奸猾似鬼的二流子,还有美貌、但满口方言的小媳妇儿。
都市 连载 462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木辛三土
王安回到了1980年······生活不易,也要放弃前世的浮华,赶山打猎,虽危险艰辛,却自由幸福!!!
都市 连载 253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一杯冰柠檬水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好过日子,一
都市 连载 593万字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暗石
绑定养老系统,体验票证生活,艰难岁月也能从容幸福。全部原创剧情,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家庭,穿越同样的火红年代。
都市 连载 3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