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国子监祭酒陶大临埋着头,借着申时行挡住皇帝的身影,生怕被皇帝看到。

心中更是大呼折磨。

皇帝这一轮秋讲,总是这样不好好上课,问些敏感问题。

这一堂课讲的是《孟子》,论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本身很简单,没什么争论的余地,反而是政治意义更多一些。

如今讲课的内容和进度,都是日讲官排的,具体审核跟释意,则是两位阁臣亲自过目。

今日这一堂,是大理寺少卿陈栋、吏部右侍郎温纯安排。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在为皇帝亲政壮势,以及做礼法上的铺垫。

无后为大嘛。

皇帝十二岁了,完全是一个可以婚配的年纪了。

如果要选妃,提前个一年多,十四岁大婚,那么开年就该下旨开始准备了。

如果急着亲政,那么宫里那位李春芳的孙女,也不是不行。

至于说祖宗成法,不娶士大夫女……

陈栋和温纯的意思很明确,舜尚且可以为了留后,隐瞒父母,那么陛下为了留后,做些权变,完全在情理之中。

也就是方才张居正说的“礼之权也”。

这是一次局限在皇帝近臣,经筵官范围内的政治表态。

首辅张居正见到陈栋和温纯这个排课之后,也没提什么意见,顺水推舟得把课端了上来。

同样是一副支持的样子。

按理来说,如此君臣和谐,皇帝意会了,就该感动一番,赏赐点什么东西表表态,然后回去好好想想什么时候大婚才是。

结果小皇帝不按套路出牌,转进到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上——大明朝是不是孝治天下?

陶大临挠了挠手背,只感觉浑身有些刺痒。

不然怎么说非得阁老出面,才能回答皇帝的问题。

这种涉及儒门根基,国朝本源的事情,他们这些人怎么敢跟皇帝多说一个字?

但凡说错一句话,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朱翊钧的目光,扫过一众经筵官。

将众人各异的神情,收入眼底。

最后才落在面色为难的张居正身上。

张居正为什么这么为难,朱翊钧自然知道,否则他也不会这样单刀直入地问出来了。

这话明着听来,似乎并不敏感。

毕竟这是一个千年以来的政治正确。

自汉往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自我标榜的。

远的说三国志,鲍勋上疏一口一个“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

其后的隋书,更有皇帝金口玉言“朕方以孝治天下,恐斯道废阙,故立五教以弘之。”

旧唐书上,李渤陈情亦是“伏以陛下孝治天下,稍垂恩宥。”

宋元就更不必说了,易简前、刘安世、李秉常、崔敬传,白纸黑字,动辄都是“陛下以孝治天下。”

哪怕到了本朝,这个说法都很是常见。

当初给两宫上徽号的时候,礼部行文都还是“皇上孝治天下,恭上圣母徽号在迩。”

对于正统王朝而言,这本身就是穿在身上的神圣金衣。

也只有司马家看到这几个字,才会节目效果十足。

否则,他朱翊钧,为何整天被称为君父?

但恰好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涉及到帝朝合法性来源,所以,向来是不允许讨论的。

其中最为敏感的地方,就在于,儒家体系中,皇帝是什么时候占据了“孝”的生态位?

那就是自大一统之后!这是一次正统儒学的嬗变!

大一统之前的儒家,还很纯粹。

孟子曾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孔子亦曾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对我好,我才会对君好。

如果君不好,那就别怪我诛独夫了——这就是朱翊钧此前考成学业,请人观礼的内容。

但自汉以后,这种后天形成的双向义务,逐渐演变成了天然的单向义务。

也就是所谓的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这种臣子对君主绝对忠诚的概念,儒家是没有的。

好在自有大儒辩经。

儒家没有,法家有啊。

六经注我,经学必备——于是董仲舒便将法家的这一套,缝合进了儒家。

儒家理念下,

称之为移孝作忠。

经学概念里,称其为外儒内法。

治国框架中,则称其为家国同构。

孝子必出忠臣嘛。

称号是对权力的追认,同时又进一步加强其正当性,君父一词,尤是如此。

缝合的儒学,主要是为了解释皇帝统率天下的合法性来源,不是真的来搞哲学思辨的。

理所当然地,这事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余地。

要是深究这个问题,是不是在质疑皇权?

朝官至多用用短语,从不会讨论这方面的经义。

所以皇帝问出这个问题之后,何洛文仰头看着房梁,陶大临缩在申时行身后,马自强左顾右盼。

而直面这个问题的张居正,更是面色阴晴不定。

首辅张先生,现在很想说一句,孩子,为了你好,别问了别问了。

但偏偏又不得不答。

张居正万分谨慎地斟酌自己的言语。

过了好半晌,他才缓缓开口:“陛下,国朝阴骘下民,覆帱无极,乃以家始,体而推之,是有万民亲亲。”

“陛下为国朝君父,内节皇亲,外施百姓,垂衣御宇,仁覃草木。”

“今九亲雍睦,四表无怨,诚为国政,实亦家风。”

“陛下,我朝自是以孝治天下。”

陛下,天下人都要叫你君父,你管谁都是管儿子,皇帝的恩泽,对谁都是父亲的厚爱,当然是孝治天下。

张居正说得很谨慎,点到为止。

朱翊钧恍然道:“难怪国君称之为君父……”

张居正见这模样,就知道小皇帝又要说虎狼之话了。

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只好聚精会神,认真以待——起居郎在后面站着也就罢了,谁也不知道小皇帝会把哪堂课的内容,贴到新报上去。

张居正能猜到的皇帝的目的,毕竟又是传王世贞入京,又是考成学业,请大儒们观礼。

实在明显。

当初他与高拱初入内阁时,就做过一般无二的事。

彼时徐阶、李春芳、赵贞吉三人尊奉阳明学派,利用执政权力,到处推传。

甚至亲自主持讲学,召集朝廷、地方官员都来听讲,网罗门徒。

所谓“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知实学”,“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无视天下百姓的困苦贫穷,却整天沉溺于讨论那些微妙、精深但对解决现实问题帮助不大的学说。

而高拱与他,虽面上自诩为儒臣,口头上仍念着孔孟之道,但实际上却推崇法家。

随后,二人便撷取吸收、甄别选汰了儒法二家之精粹,建立了一套变革理论。

尤其是高拱,精力旺盛,产出极为庞大,《春秋正旨》、《问辩录》、《日进直讲》、《本语》。

左打程朱,揭露其对《春秋》的穿凿曲解,“未需分理,务强探力索,故不免强不知为知”

右踢阳明,嗤其为空虚无据,“徒为空中之楼阁,而卒无所有于身心。”

而后更是借史论事,联系政治现实问题,以及丛积时弊,进而探求解决之法,最后得出革故鼎新的结论——“法以时迁”,“更法以趋时”。

这一场整肃学风,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更正了朝堂之中的风气。

再以内阁开会,批判徐阶、李春芳、赵贞吉三人作为象征,拨乱反正。

小说推荐:《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言趣阁】《科研从博士生开始》《终极火力》《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武纪》《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好莱坞的亿万富豪》《红楼之平阳赋》【重生小说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鱼龙服
儒生其实很纯粹,也很可爱!他们以礼为核心,试图让所有人信服他们的“礼”。所以当你能让儒生们信服,那你就是夫子!当你能让夫子们信服,你就是大儒!当你能让大儒们都信服,你就是文宗!这时候你会发现,儒家已经没有对手了,你只能去找百家诸子,让他们也听你的,最终显圣!
历史 连载 249万字
太子妃养成手册

太子妃养成手册

柳绪琬
晋江vip2017-10-27完结总书评数155当前被收藏数1453傅采蘩家遇不幸,被淑妃娘娘接入宫中。本想好好养大,给一岁的小儿子做媳妇,哪料到长大后却被大儿子给截了胡。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太子哥哥欺负我。当日,太子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公主姐姐抢走了我的漂亮裙子。当日,公主被揍。傅采蘩三哥哥,今天先生布置的功课好难。赵恪嗯,那三哥哥帮你写。没有什么是三哥哥搞不定的,除了一个太子之位。直到有一天
历史 连载 32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
佣兵1929

佣兵1929

山有意
现代佣兵周文意外魂穿到民国学生周文身上。他利用穿越带来的一颗佛珠的神奇功能,再加上后世带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打造了一只武功高强、军事技术顶尖的佣兵团队。他带领这支佣兵团,历经中原大战、淞沪抗战、称雄上海滩。装备了当世最先进的各种武器,最后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带着兄弟们杀鬼子......
历史 连载 541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黄天秩序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历史 连载 238万字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一只小冻离
关于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顾川,你要造反吗!”“陛下,臣冤枉啊!”“那为何玄月军统领、白莲教圣女、影衣密卫、珈蓝女王、道宗行走……都在你这里!”顾川发誓,一开始他只想躺平。可躺着躺着,身边跟随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没办法,他只好提枪上马,安定天下!武凰元年,女帝登基。金銮殿上,女帝质问:“顾川,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陛下,臣不敢!”“你敢!”
历史 连载 1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