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迷茫着无所事事过,宿主直接越过这一阶段,大一半年就学完了大学四年的所有课程,只剩考试了。
北大数院都知道有位大一的师弟能在两年内毕业的事迹了,而这些人更不知道宿主在质数大间距问题的研究已经投稿了《数学年刊》,四大顶刊之一。
原主的第一篇论文都没敢投。
*
叶淮回来自然还是要兼职数学竞赛老师。
系统以为他是要与萧凝增加联系机会,培养感情。
由于叶淮与萧凝都未满18周岁,1012还犹豫要不要缓缓。
结果叶淮真是在上课。
“这种简单的问题你不嫌烦?”系统好奇道。
叶淮回答完学生问题才慢条斯理道:“回顾显而易见的问题没准会有意外收获,我研究的东西不就建立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上。”
*
叶淮有原主的记忆,知晓萧凝的薄弱点,对她的辅导也更有针对性。
当然叶淮有师德,没有区别对待,兢兢业业辅导学生。
市一中竞赛班如虎添翼。
叶淮在数竞班回顾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时,大洋彼岸的另一边他的论文终于到了学术编辑手里。
审稿人是陶哲轩。
这位喜欢在网络分享学术的菲尔兹奖大佬,在圣诞期间收到了审稿邀请,原本打算度假过后再审,看了眼题目便决定放弃了假期。
叶淮消化了原主的记忆,这篇文章给陶哲轩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
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
直到最后看到作者,陶哲轩都不敢相信这样一篇优秀的论文作者竟然是一位数学本科生。
在通过后,他按耐不住登陆了社交平台分享,称这篇即将登上《数学年刊》的论文为完美,并声称看见了数论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华国新星。
*
隔着墙,陶哲轩的言论还是传到了国内。
数学的硕博生纷纷猜测,是哪位博士生大佬能让“陶神”这般称赞。
这可是《数学年刊》,迄今为止国内在上面也就发过三十多篇论文,比《nature》《science》都难得,一篇论文直接预定国内985正教授。
无人猜到是本科生。
连清北教授都在猜是不是学校出去留学的某位学生。
*
叶淮不知陶哲轩的神来一笔,让他惹了多大期待。
他刚刚结束兼职。
数竞班中,萧凝是进步最快最大的一个,不愧是前世闯进集训队的人。
莫老师也提前关注到萧凝。
“她听说你是高一参加竞赛,也说要试试。”莫老师笑道。
萧凝抬头挺胸,很是骄傲。
“我考过班里第一名。”
竞赛班一共只有四十人,不按年级分班,平时考试都是一起考。
莫老师点点她,“你师兄回回第一,过度骄傲不可取。”
提到叶淮,萧凝星星眼,乐道:“老师拿我跟师兄比,这么看好我。”
自萧凝入竞赛班,叶淮是让她进步最快的老师。平日她有任何疑问,叶淮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来。
萧凝眼中,叶淮已然是神仙级别的天才。
莫老师哈哈大笑。
“你收了个小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