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做销冠》转载请注明来源:七零文学网70wx.com
活着。
柳书宁心里感慨,曾几何时,自己也想过一了百了,随小主去了。
“岑儿姐,你辛苦了。”
秦岑儿摇摇头,眼里带着几分苦涩:“都过去了。书宁,若是朱梅对你不好一定要说,可不要逆来顺受。她这个人最是欺软怕硬。”
柳书宁应着:“岑儿姐,你也要保重身体,什么都没自己的命重要,你们婆媳俩自己种地打工,还要照顾康哥儿,太辛苦了。”
柳书宁把江十七从地里摘的甜瓜给了康哥儿,小孩子还是很可爱的,甜甜地叫着:“谢谢姐姐。”
秦岑儿搂着康哥儿笑,对柳书宁说:“你喊我姐姐,他喊你姐姐。这算什么辈分。”
和康哥儿说,“书宁姐姐已经嫁人了,要喊姨。”
康哥叫了一声姨,去找奶奶切甜瓜去了。
柳书宁是不信村里这些人的,也不会对她们真情实感。就算他们再友好也不是一路人,还是做相忘于世的陌生人比较好。
既然活下去,就不能只被困在山间。
秦岑儿说的正是她想要知道了解的。
她们婆媳俩除了田地,还靠做衣服和女儿家鞋子上的盘扣赚钱。
纳鞋底赚不了多少钱。镇上的做鞋商已经饱和,鞋的种类众多,像她们做的棉鞋和布鞋,夏天店家不要或很少要。皮革鞋底她们这些人接触不到。而编制的草鞋底普通人就会做,不会特意去买。
普通村户赚钱太难了。
连她们做的盘扣也得精细制作,款式多样。这些盘扣不仅村里镇上需要,一些城里的货商也会购买,她们买去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时会专门给工人特定的布和线绳按时间交货。
除了当地人如何赚钱。柳书宁也特意询问了杏沟村的路线和方位。
杏沟村离上京城较远,四周有钱的镇子和县区很多。每年都有人来收购杏子。
但总体是山路,较为封闭。
距离最近的镇子叫梾河镇,也是这的村民经常去的。
说是近也不太近。
去梾河镇有三种出行方式。
第一是坐牛车,村里有人专门赶牛车去镇上,不是每天,是隔一天去一次。除非提前说,牛车会等会儿人,寻常只要在固定地点等牛车。就在村北,要走一段路。
再一个是船,村西头,得走到村西头才能坐船,那有人专门拉船。一天只有早晚两个来回,错过时间不等人。
最后就是步行,走牛车那条道路。腿脚好的也得走半个多时辰。
柳书宁回到自己那个破旧小屋,用石子在地上勾勾画画。盘算着去城里的道路和时间。
江十七见柳书宁这几天在地上画画,每次画完又用笤帚扫掉,这样反反复复。
他想要帮忙,可她根本不理他,有时候还让他去远点。
今天又是这样,他在门前,拿着从地里发现的芦苇,像花儿一样,很漂亮,可是柳书宁一眼都不看。
他拿着芦苇逗蚂蚁,阳光太刺眼,他用手遮挡那处光,突然看到熟悉的身影。
袁老头提着药箱又去了那家。他看了眼屋内柳书宁,又看了眼那户关上的门。
怎么说呢。
宁儿让他别吵,要是那个老头走了怎么办。
他很着急,跑到院门口,乖乖在门前等着,眼睛一刻不离开那家人门口。
直等了两个时辰,袁老头一出来,就赶紧拉着他往自家跑。
格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零文学网70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