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硬朗的身体,他在干三五年,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眼下收学生,不看银钱,更不看身家背景,主要是看人品才华,被他选中的学子,束脩跟孝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比县学还便宜。
纵横官场多年,他深知,有钱路是好走一些,但是你要是个草包也走了多久,说不定日后还有杀身之祸,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私心里,他更想帮衬的还是那些农家学子,跟自己一样没有出身,家境贫穷,有天赋,愿意努力上进的读书人。
科举制度才多少年,没有根基的学子,真的很难走仕途,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赏识的伯乐,更多的只能靠自己。
可惜的是,他也见过了不少农家学子,但很多人在考中秀才功名后,懈怠的不在少数,就此止步的也不是没有。
科举之路很漫长,说到底这才是个开始,可已经有人沉迷于安稳的生活,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说实话,这些人,日后就是走上了官场,也没有大的出息。
文臣比起武将,所经历的锤炼打磨同样不少,且大多都是心理上的,朝堂上的斗争不输战场上,素养,见识,耐性,品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十篇,少一篇都不行。”
闻时忽然想到那天那个哭着走出来的学子,他点了点头,一脸平静的出去了。
院子里伺候的人早已经习惯,目送闻时进了隔壁屋子,立马有人跑出去叫下一个。
不大的房间内,笔墨齐全,裁剪得当的宣纸整齐的摞在一旁,桌上甚至还放着一个香炉,纸面十分白净,墨汁闻着甚至还有股清香的味道,跟闻时用的差别不大,他自然也知道,这些都不便宜。
某种程度上,黄家已经改换门庭,老先生归乡,可他的家人们大部分都在京城,不出意外,日后便是世世代代的官宦人家。
他努力的目标自然也是这个。
闻时脱掉斗篷,研墨拿纸,动作十分熟稔,他思考一番从各个方面开始剖析分析处理这起案件,从深到浅,整个人聚精会神,十分认真。
他对律法没那么精通,之前底子其实是很薄弱的,去了县学之后,他也很努力上进,虽然有所增进,但也说不上倒背如流。
闻时思考好后,下笔如行云流水,他写的一手好字,自然也是因为刚开蒙的时候,那位老先生对他的谆谆教导。
无论学问高低,一手漂亮的字迹,给人观感很好。
三个时辰后,外面黑漆漆的,天色彻底黑了,闻时写完了最后一篇文章,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酸的手腕。
唯一庆幸的是,之前坚持抄书,倒也没有很疲累。
不大的桌子上,十张不小的宣纸都已经被他写的满满的,字迹排列整齐,等最后一张墨汁干透后。
闻时又认真检查了每一篇文章,确保没有任何错字,这才小心翼翼的收起来,往外走。
“老先生还在书房吗?”
“您等着,我这就去通报。”
下人见闻时写完出来,有片刻愣神,之后便大步离去,闻时也没多意外,他立在院子里,抬头看向天空中若隐若现的星星,神色复杂。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在大启的发家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