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第413章 大汉热搜榜 (第1/2页)
第413章
大汉热搜榜
在太学招收博士的考试结束后,从大汉南北各地前来的诸郡文士,在等待成绩公布的时候,成了长安城内最“闲”的一批人。
故而他们无事可干的情况下,便是流连酒馆,或是茶室闲谈,这些人表明轻松,可内心或多或少会有几分焦虑,需要用倾吐排解,与旁人频频述说。
如果这个时代存在“热搜榜”,那榜单前三位,将全部都是太学考试相关话题,而且词条后面必然会带有大红色的【爆】。
至于热搜榜单的第一位,即是“惊,快想想你试卷上的考题是什么”。
这个话题并非在考试结束的瞬间,就有了热度。
而是次日,不少文士互相交流心得,过程中惊奇地发现,他们做的卷子居然存在轻微的差异。
比方研读儒学的文士,卷子前面考校的乃是“春秋三传”的释义,而学习黄老的文士,该内容便被替换为了“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乃是天选。
每道基础释义题,恰好是自家学派的思想内容。
没想到真相却如此现实,居然是有甲乙丙丁数套卷子。
故而这个话题相当具有讨论性,在酒肆里迅速传播,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瞬间引发热议。
只是文士与普通百姓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倒有些不同。
对于那些文士来说,他们关注的是各家学派的试题难度是否存在差异。
毕竟想要保送某家学派弟子,在出题环节动手脚,无疑是最简单、最节省成本的方案。
待到考场上,看似所有人都在公平竞争,实际上部分人的题目更加简单,到时候最终结果即是某些能力不如你的人,却因为他做的试题简单,分数便高了你一大截,成功上岸。
不过诸家学派交流过自己的试题后,发现难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维持着相对平衡。
这场考试,是公平的。
当然,普通百姓倒是不明白试题中那么多弯弯绕绕。
他们听到太学为了这场考试,专门准备了数套试题,下意识便肃然起敬。
为了招收博士,可真是用心啊。
可以通过考试的那些人,恐怕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贤人。
像自己这样粗鄙之人,就是把那四五套卷子全部做了,估计得到的分数都没有他们一套试卷的得分高。
于是他们交口称赞起了太学。
这倒是在陈洛的算计之中。
他费劲心思,让人专门去设计出数套不同的试卷,而且让它们的难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肯定不是因为吃饱饭闲得慌。
公信力的建立,并非朝夕之事。
让天下百姓共同认可太学,认可从太学中出任地方的官员,需要花费长久时间,去建立起信任。
这场考试,不过是陈洛下的第一步棋。
通过舆论影响,提高百姓对它的认可度。
待到公布结果时,连带着承认那些通过选拔,成为太学博士者的含金量。
而且随着时间往后推移,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博士们,又会连带着让太学的声望更上一层,使其无愧于大汉最高学府的名头。
环环相扣,绝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便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发自内心地开始认可太学。
成为固有思维之后,太学的地位就稳如泰山。
而“大汉热搜榜”的第二位,同样与陈洛的安排息息相关。
它的内容乃是“伱的策论立意是什么,快来说说看吧”。
前面的释经题,由于各个学派皆有不同,因此关注题目内容的文士很少,讨论范围都是在小圈子里,何况标准答案就在书中,很少存在争议。
而策论则不同。
它需要根据时政发表自己的主张。
试卷上贴心地举出了范例,即文帝朝名相贾谊年轻时写下的那篇《过秦论》,需要有思想性的见解以及鲜明的观点。
各家学派对时政的看法,绝不会完全一致。
这就有得吵了。
要知道每位来参加考试的文士,肯定都想成功聘上这太学博士的位置,而这策论又占了分数的大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那么酒肆之中,常常可以见着两派文士互相争论,往往吵得面红耳赤,得亏长安乃是京畿之地,治安颇严,没人敢过于放肆,腰间长剑都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鞘中。
边上喝酒吃茶的百姓,原本只是看客,可听着那些文士争论的话题,同样起了兴趣。
毕竟这场考试中的策论问题,乃是“外夷犯边,何谓
安国之道”。
别说文士了,绝大部分百姓都可以侃上两句。
其中激进派乃是儒家的公羊学派,他们主张大复仇,外夷犯边,那就让那些蛮夷以血还血,将他们打痛打残,以后就不敢再来犯边了。
只是民风淳朴的普通百姓,在酒肆中讨论的时候,认为公羊学派的思想太过保守。
外夷犯边,现在敢犯边的外夷不就只有北边的匈奴人嘛。
当年他们趁咱大汉初立,国力孱弱,大举入侵,烧杀抢掠,淮阴侯率军将他们驱逐,但这仇,咱们可没有忘。
外加这些年里,匈奴骚扰边郡的消息,屡屡传来。
而且咱听说那些匈奴,是想要在肥沃的田地上种牧草,喂给牛羊马匹。
这谁能忍?
故而何谓安国之道。
咱不懂那些花里胡哨的文辞,咱只知道把匈奴人给屠光了,就没有外夷了,那国家肯定就安宁了。
至于塞外草原,能种麦子的地方就占着,种不了麦子的地方,便把那些匈奴人全杀完,隔个十几二十年,就去杀一波,确保不留有任何后患。
这听得公羊学派的儒生们是冷汗直冒。
大汉实施黄老之策这么多年了,不应该是民风保守吗?
怎么你们比我还激进啊!
虽然匈奴人没像历史上那样,直接打到关中附近,但长安仍时常可以听闻边境遭受抢掠的消息,百姓们心中都积累着一股怨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