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第406章 命运的相逢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七零文学网】地址:70wx.com
第406章
命运的相逢
漫漫古道。
马蹄声碎,行人络绎不绝。
张服近些日子颇为苦恼。
村里不少女子喜欢跑到自己耕作的田地边上,在那儿一站就是半个下午。
最开始的时候,他心里还颇为窃喜。
莫不是自己犁地时的英姿吸引到了她们?
每当这么想,挥动锄头的动作都会快上几分。
但很快,他的幻想破灭。
这些女子不是来看自己的,而是被道路上的儒生们给吸引了,恰好自己的田地挨得道路极近,所以她们就三五成群地凑到这边,正大光明地嬉笑打量点评着那些过路的文士。
听说前不久是那长安的天子颁布了一道命令,让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去做大官。
只是张服大字不识得几个,勉强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他只知道村边的这条道路是往长安去的,但长安究竟在哪,那就完全不晓得了。
倒是村里东头的吴夫子,连夜收拾好行囊,再把门栓一挂,就动身离村了。
平日里吴夫子没几把子力气,耕的田往往最差劲,别人一亩地能收三石粮,就算是丰年,他那田里收上来两石半也就顶天了。
可现在不少人都说他要当大官了哩。
若是吴夫子真靠着肚子里的墨水当了大官的话,张服以后说什么都要让自己儿子去识字读书,即便他现在连婆娘都还没讨到,但不妨碍他有这样的幻想。
手撑在锄头上,叹了口气,他越过田垄上站着的女子们,望向道路上的那些行人。
除了少量的商贾外,余者几乎是儒士打扮。
身着素净的衣裳,脚踩木屐,腰间挂着花纹精美的长剑,阔绰者甚至身后还跟着背着书册的仆从。
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吗?
张服眼中流露出一抹艳羡。
这般装扮,自己除了冬日休息的那几日,基本上都不会干净体面,没想到文士连赶路的时候都这么从容不迫。
他只能简单地将眼前所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将读书等同于富贵。
至于现在只有富贵人家才有从容读书深造的机会,那么就完全不在张服的考虑范围之内。
当然,这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让子孙向学的种子。
未尝不是件好事。
这或许就是太平时代里,改变家族命运的最好机会。
而在道路上行走的那些儒士,倒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正改变着沿途百姓的思想观念。
毕竟原本一乡一里中,读书人相当稀罕,但过的日子可能比不上富农。
但近段时间内,沿途的百姓倒是开了眼界。
好家伙。
原来学出了名堂的读书人,连东西都不用自己提,有专门的仆从去拿啊。
人心如水如潮,时移则动。
向学的种子就随着这道求贤令,慢慢播种在大汉诸郡百姓的心中,虽然还没有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终究会有那么一天。
这样的发展,甚至超出了陈洛预想,在他的计划之外。
原本自己不过是想借着这道求贤令,给太学招来几个不错的老师,完全没有想过会影响到地方上百姓的心态,让大部分人真正意识到读书可以作为一条出路。
让陈洛来进行评价的话。
一次移风易俗,远远比太学教导处数百贤才对这个时代更加重要。
……
在张服注视的那小段道路的前方不远,乃是有处歇脚的凉亭。
以往这里是行商赶路疲惫时的休息地方,但他们现在却不敢进去了。
里面的气氛剑拔弩张。
不仅是两方论辩,而是大乱斗!
道家学派、儒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混战不休,互相揭短,时不时几家内部还会爆发分歧,并非一致对外。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文士,之所以叫做文士,是因为他们读过几卷经书,砍人时候可能会拽几句诗文,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而非手无缚鸡之力。
几伙人吵上头了,指不定真就拔出长剑,来找对方决斗,去捍卫自己的学派,或者铲除异端。
碰着这种情况,商人哪敢过去聚在一块啊。
他们出门是为了求财的,又不是玩命的,要是自己过去被误砍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凉亭里的争辩持续了好几日,一直没有中止。
当然,辩论的选手已经不知道换了几茬。
毕竟大家都是赶路人,在亭内待上一两个时辰,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就离开凉亭,不继续在这儿纠缠。
直到今日,一位
胡须半白的老者踏入凉亭。
他起初对亭子内的这场辩论并不算多感兴趣,只是在默默吃着行囊内的食物,打算休息一小会,就继续赶路。
不过听着众人的辩论并非言之无物,而是真与治国策略相关,他倒是侧过头去,仔细听了听。
还是太浅陋了。
于是老者继续沉默,眯着眼睛,晒着午后正好的阳光,享用着手中的胡饼。
就在他打算起身离开的时候,又是名阔鼻厚唇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对方看上去似乎就是奔着这场辩论来的,立刻开始插入到讨论中去。
三言两语,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便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一刻钟过后,亭内唯余他口若悬河之声,剩下那些人面红耳赤,讷讷不敢言。
小说推荐:《海贼王之大蛇的百物语》《守寡后我重生了》《冷宫皇子,签到登基》《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我以机缘觅长生》《青仙问道》【虎牙小说】《成为雍正妹妹之后》《志怪书》《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