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第403章 罢黜百家,众川归海
第403章
罢黜百家,众川归海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陈洛回到长安已经三个半月了,正是天气转凉,该要多添上几件衣物的时候。
“嘎吱。”
推开房门,看着陌生的小院的枯草上附着满地白霜,冷气从鼻尖直窜喉咙,他双手摩擦两下,再往手心吐出一口白汽,感慨一句,“真是天凉了啊。”
穿过数个回廊,唤仆从在庖厨弄碗煮好甜粥,外加一份白面,没有什么荤腥,只在其中藏了个煮鸡蛋。
简单而又清淡。
这样一顿早食,可以确保不会因为过度饱腹感,导致自己整个上午都昏昏沉沉,思维迟钝。
刚坐下没多久,不知李序从哪儿冒了出来,手里攥着半块胡饼道:“晨安。昨儿不是已经去上朝过了嘛,伯玉你咋又起这么早?”
舀起勺甜粥,陈洛抿下一口,笑着答道:“昨儿早朝陛下问到我太学筹备的进度,可能是觉得有些慢了,所以让我今日进宫一趟。”
“这还慢啊?”李序不解地摇了摇头,“地基不打得牢靠,榫卯不连接稳当,那么看着外表繁花似锦的高楼,可能在狂风之下,瞬间倾倒,何况你筹备太学途中,还遇到了阻力,更是急不得的。”
不紧不慢地挑起面条嗦下,陈洛缓缓道:“察举制是陛下亲政后改革变法的第一步,肯定希望快些见到效果,无可厚非。
你倒没必要担心太多,陛下是明事理的人,比起赶工而成的残次品,精益求精的完成品才是他更想看到的。”
所处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陈洛和刘彻的身份存在天然的差异。
当然,两人将这件事做好的目标相同。
点了点头,李序应道:“雒阳那边传信过来了,郭公已经在旬日前出发,前来关中,大概再有两三天,就能抵达长安,替我们联络这边的地头蛇,解决那伙帮派的势力。”
顿了顿,他又问上一句,“对了,伯玉,那些贵人派仆役过来问了好几次,问询乔迁宴什么时候开办。”
陈洛摆了摆手说:“这事不急,我们这才刚搬进来几天,家具尚未添置完毕,哪好意思招待客人。”
又随意闲聊几句,陈洛端着甜粥,喝完最后一口,“我进宫去了。”
……
“陛下,陈学长来了。”一名宦官小步迈入屋内,轻声汇报,提醒上首位置正在翻阅文书的刘彻。
此事安排在日程表上,故而对方过来,不需要提前预约,直接可以带到未央宫来,只需要在入殿的时候通报一声。
刘彻闻言,目光从手中的文书上移开,抬起头道:“让他直接进来吧。”
那宦官恭敬应声,“唯。”
接着他转过身去,脸上带有几分感慨之色地走了出去。
近些时日,这位维新侯的话题讨论度,在整个长安可谓数一数二。
酒肆茶馆之内,人人都在议论即将建立的太学。
有人骂它虚有其表,日后肯定是权贵高门的自留地。
有人赞它汇聚百川,日后必然是诸子道争的角斗场。
有人叹它广纳寒门,日后绝对是普通士人的登天梯。
作为这座学府的掌舵者,陈洛受到的关注度不比太学要低。
而他身上的标签,甚至比太学更要吸引眼球。
阳夏陈氏流落在外的子弟、胶西厉王暴政的终结者、南方洪灾的敲钟人、淮阴侯赞不绝口的军事天才、天子亲政后封下的第一位列侯……
太学之长不过是他身份标签之一。
甚至按传奇程度来论,它连前五都排不上。
由陈洛来执掌太学,绝大部分人都非常放心。
这样的信任源于各种方面。
其一是陈洛的家世背景。
阳夏陈氏不仅在大汉高层受到敬重,在基层中亦是有相当的威望。
有阳夏陈氏子弟这重身份给陈洛背书,大部分人都愿意相信陈洛在执掌太学的过程中,不会弄虚作假,把太学变成乌烟瘴气之地。
其二则是陈洛本身就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表现。
无论是检举揭发胶西厉王的暴行,还是南方赈灾活民无数,都说明了他品行无缺,能力不凡。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洛没有出现大的错漏,别人都没办法上书弹劾。
“维新侯,这边请。”宦官走到阶下,行了一礼。
他心中暗道,果然是长安百姓交口称赞,受到陛下看重的人,气宇轩昂,这股沉稳的劲儿,自己只在少数朝臣身上见过。
跟在宦官身后走入未央宫,陈洛照例与刘彻行礼问候,接着闲聊几句,便开始讨论起正事。
“伯玉,昨日伱汇报了太学筹备的进度,为何如此之慢?”刘彻淡淡道,语气倒未含有多少责备的意思,属于正常的问话。
陈洛答道:“太学的筹备建立,主要是三个问题。
首先,是太学的选址,我心里有了选定的位置,现在正在推动之中,大概旬日内便会有结果出来。
其次,则是太学的生源,除去察举上来的贤才外,稚童的招收该如何确定范围,不过这点在太学正式建好之后,再去考虑也不算晚。
最后,便是太学博士的任命,倒是让我犯了难。”
他的回答条例清晰。
太学筹备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这几个。
尤其是最后一点。
他在之前完全没有想过,原来给太学招来合格的老师,居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单有墨家,根本支撑不起太学的名头。
而现在的陈洛,与大汉的学术圈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果是在五十年前,他倒是可以找上张苍,让对方给自己推荐几个弟子。
刘彻眯了眯眼道:“太学博士的人选……伯玉很缺吗?”
“没错。”陈洛深以为然,脸上浮现一抹苦涩,“陛下有所不知,天下学派林林总总,多如繁星,要从其中寻得出类拔萃者,并不是一件易事,比方儒家便有治春秋的、治公羊的、治……”
这个时候,自己并不打算逞强。
哪怕他可以私下动用各种手段,为太学找来老师,但能够借助官方的力量,岂不是更香吗?
“如此啊……”刘彻揉了揉下巴,陷入思索,好一会后,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伯玉你觉得朕将这些繁杂的思想罢黜,统一大汉各学派的思想,令众川归海,好还是不好?”
(本章完)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