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自然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姚先生嘛。”这个时候,钱老皱眉道:“我让人仔细查了一下,却发现当年的团伙之中,根本没有姓姚的人。”

“是不是改名换姓了?”俞飞白揣测道:“毕竟害怕被通缉,隐姓埋名也很正常。”

“没错。”王观也赞同道:“就好像姚先生在美国化名马丁一样,说不定姚这个姓,也是假的,甚至连女儿的名字也改了。”

“怎么,那个蒙坚……”

与此同时,俞飞白悄声问道:“还没有招供?”

“什么招供。”

钱老没好气道:“现在是文明社会,不兴严刑逼供那一套。”

“也不用逼问啊。”

适时,俞飞白出谋划策道:“直接关他禁闭,过个十天半个月的,看他招不招。”

“瞎说,少出馊主意。”钱老微微摇头,随即笑道:“尽管他没怎么开口,不过在大家的说服下,也有几分动摇了,最终说了一个地名。”

“什么地名?”俞飞白连忙追问起来,王观也颇为关注。

“开封!”钱老沉吟道:“据我们揣测,他应该是想说,朱大先生应该是在开封。或者说,开封藏了什么东西……”

“藏了什么东西?”俞飞白惊疑道:“难道是那一批赝品?”

“不清楚。”钱老也有几分不解:“不过没关系,他的态度日益松动,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主动地全盘托出。”

“等他招供,估计朱大先生早跑得没影了。”俞飞白叹气道,而且说的也是事实。

毕竟朱大先生也不傻,蒙坚被逮住这么久了,估计早该收到风声,不知道躲藏在什么地方了。想要把他挖出来,可能也要看运气……

“王观,你的运气一向很好。”

这个时候,俞飞白建议道:“要不你去开封碰下运气?”

“……让我休息两天再说。”王观没拒绝。

“嗯,先休息两天,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俞飞白摸着下巴道:“我有预感,去了开封城,肯定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的预感……好像一直不怎么准。”王观取笑道:“而且总是惹是生非,小心到了开封被包青天逮住,狗头铡伺候……”

“滚。”

俞飞白没好气道:“我敢说,这次预感绝对准,不准的话,我……以后都不去开封了。”

“切!”

王观直接表示鄙视,要知道俞飞白又不在开封居住,更不去那里工,以后去不去开封也根本无所谓。

不管怎么说,休养了两三天之后,在俞飞白的催促下,两人真的收拾行李,然后一路辗转来到了开封,也就是宋时的汴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方。

当然,与许多名城古都一样,曾经为七朝古都的开封,经过战火纷飞,时代进步之后,自然也成为了现代化的都市,随处可见钢筋混凝土建构的高楼大厦。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够欣赏到一些古代的残留那般。

这叫成也经济,败也经济,在经济大潮之下,几十年前的人们,把一切古建筑都推倒了,以便于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然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发现大家开始怀念古建筑了,不管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为了旅游收入,一些城市又开始重新修建古建筑。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轮回。不重视的时候,自然是弃之如敝屣。但是突然发现扔掉的居然是好东西,又赶紧拾起来。或者大家觉得这是急功近利,十分短视的行为。

然而,这也是无奈的事实,毕竟在几十年前,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谈文物的保护纯粹就是笑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慢慢予以重视,这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样子。乱世之后,肯定要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才成为治世。治世一来,文化产业自然蓬勃发展。

这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精明文明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就是由于忽略了文化建设这一块,以至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闹出了许多笑话。前车之鉴,自然不能忽略。

言归正传,抵达开封之后,两人立即找地方投宿。与此同时,王观随口问道:“飞白,你现在可以说了吧,打算来开封做什么?”

“当然是找朱大先生啊。”俞飞白笑呵呵道:“这不是说好的吗……”

“这只是目的之一。”王观撇嘴道:“我还不了解你,在茫茫人海之中寻找朱大先生,那该是多么微小的几率,你却眼巴巴的要来,绝对是居心叵测。”

.

br/

“什么居心叵测,我是一片好心好不好。”俞飞白自然反驳道:“哪怕是机会渺茫,我也要尽绵薄之力。”

“切,谁信?”王观轻笑摇头:“你可没有这样的崇高觉悟。”

“以前没有,不代表我现在没有啊。”俞飞白誓言旦旦道:“这些日子,我时常前往半山寺聆听半山大师的教诲,然后受到点化,一朝顿悟……”

“别扯淡了。”

王观听不下去了:“既然顿悟了,干嘛不遁入空门,干脆出家当和尚?”

“我只是单纯的顿悟,可没有看破红尘。”俞飞白没好气道:“我现在可是大好青春年华,还没有享受够人生呢,当什么和尚。”

“我就说嘛。”王观点了点头,随即脸色一正:“不开玩笑了,快说说看,你来开封还有什么目的?”

“当然是来找朱大先生,以及……”

说话之间,俞飞白神秘问道:“听说过柴窑吗?”

“柴窑?”

一瞬间,王观心中一动:“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将来的柴窑?”

“对,就是它。”

此时,俞飞白十分兴奋:“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片柴值千金的柴窑。”

“柴窑我当然知道,号称是中国历代诸窑之冠,更是直接以后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命名的瓷窑。但是始终没人能够发现它的窑址,以至于留下千古谜团。”王观微微皱眉道:“你不会是想告诉我,你来开封的目的,就是想要淘到柴窑瓷器吧?”

“不愧是好兄弟,一点就透。”

俞飞白笑逐颜开,连连点头道:“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

“呃……你睡醒了没有?”

就在这时,王观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俞飞白的额头,确认他到底有没有迷糊。

“我没发烧。”

俞飞白直接把王观的手拍开了,然后有些气恼道:“我知道,柴窑已经失传了,甚至在北宋中期,就已经成为难得一见的东西。至于现在,更是没有什么实物流传下来。”

“你知道就好。”

王观随之点头道:“从北宋中期开始,柴窑就十分稀少了,到了南宋以后,更是成为了传说。明清时期,更是被人无限拔高,才有了片柴值千金的说法。实际上,那个时候估计也没什么人见过真正的柴窑瓷器。”

“就算现在有一些所谓的柴窑瓷器,那也是存在一些疑问,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东西就是真正的柴窑瓷器。如果不是史料上有明确的记载,证实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东西,估计一些人会觉得柴窑只是一个天大的谎言而已。”

说话之间,王观摊手道:“这样的情况你又不是不清楚,居然还想找柴窑,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啊?”

“如果单纯是我自己找,肯定不抱什么希望,不过不是有你嘛。”俞飞白理直气壮道:“以你的运气,发现柴窑瓷器的可能性肯定比我高。”

“你还真是有信心。”王观感觉有些无语。

“不是我有信心,而是我对你有信心……”俞飞白笑眯眯道:“不说了,走,去开封的古玩市场转一转,说不定有什么发现。”

在俞飞白的拖拉下,王观只得跄步随行。

说起来,开封素以文化古城闻名海内,历来是古董文玩的集散之地。早在北宋年间,直到明清时期,市中心的大相国寺一带就集中不少古籍文玩的店铺。

据说当年李清照夫妇典衣换钞购买古籍碑帖的韵事,就发生在相国寺之内,不过在建国以后,这些古玩店铺都关门了。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也有古玩店重新开张,却不成什么气候。直到宋都御街建成,那里就成了一个较大的古玩市场。

所谓的宋都御街,却是开封政府为再现宋代御街的风貌,特意建立的一条仿古商业街。根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

新建的御街,却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南起新街口,北至五朝门。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殿铺鳞次栉比,其中的匾额、楹联、幌子、字号均取自宋史记载,古色古香。

街上的店铺各具特色,经营开封特产、传统商品、古玩字画。漫步御街,仿佛一步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令人充满对昔日宋都繁华景象的无限遐想。

现在王观的俞飞白就是这样,搭车来到宋都御街之前,下车抬头就看到一个大大的牌坊,两边立着两只威武的狮子,旁边建筑雕梁画栋、龙绕凤翔十分美观……

小说推荐:《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白衣披甲》《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结婚而已》《沧澜道》《谁让他修仙的!》《渣攻改造,BE改写HE》【穿越九九

七零文学网【70wx.com】第一时间更新《拣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

知青重生想消遥,扣个军婚被锁死

曲玲珑
一次算计,搭上了两个人的一生,重回七零,祝晓敏要算计回来,第一步,放走那个和自己一样的倒霉蛋,第二步,手撕渣男。可是,事情好像脱出了掌握,倒霉蛋自己又滚回来了,赶都赶不走,那就……收了吧,这辈子我罩着你。好像……又不在自己掌握……
都市 连载 293万字
双穿年代

双穿年代

中帝人
这是一本从现代到年代互穿的故事。有《四合院》背景,但几乎没有戾气。主打轻松、生活和年代感。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都市 连载 28万字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凉州七里1
关于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这个世界上的规则,都是强者施加于弱者。真正的强者,是改变规则,让规则适用于我!情场如棋,官场如棋,人生如棋,当落子无悔,当做执子者,当有胜天半子之心!!!
都市 连载 368万字
官人官色

官人官色

卷帘西风666
关于官人官色:驾驭权力,是一门高深艺术。需识大局、知进退、善谋略,还要懂女人。前三点是为了征服世界,最后一点,则是为了不被女人所征服。
都市 连载 361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米饭的米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好过日子,一
都市 连载 761万字